饮食调摄之谷署类
·饮食调摄之谷薯类·
饮食调摄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饮食来调整机体状态,以增进健康,延缓衰老或促进机体康复的调摄方法。饮食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饮食调摄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膳食,补益精气,维护生命活动,并利用食物的特性,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颇,增进机体健康、推迟衰老,或促进病体康复。饮食调摄法是中医养生康复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谷类
本类食物大部分味甘性平,少数偏凉或偏温,大多有健脾和胃,强壮益气之功。
1)粳米(大米):味甘,性平;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止渴除烦,固肠止泻之功。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一切体虚之人、高热之人、久病初愈、妇女产后、婴幼儿消化能力减弱者。
禁忌人群:糖尿病、干燥综合征、更年期综合症、痈肿疔疮热毒炽盛者不宜食用。
2)玉米:味甘,性平;入大肠、胃经;可调中和胃,又能渗湿利水。
适宜人群:一般人皆可食用,尤适用于气血不足、营养不良、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症、脂肪肝、癌症患者、记忆力减退、习惯性便秘、慢性肾炎水肿等人群。
禁忌人群:脾胃虚弱、肠胃疾病患者或糖尿病患者慎食。
3)糯米(江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能温中益气,健脾止泻。
适宜人群: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血虚头晕眼花、脾虚泄泻、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群。
禁忌人群: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咳嗽痰黄、发热、黄疸、腹胀之人;糖尿病患者;脾胃虚弱者等人群慎食。
4)高粱:味甘、涩,性温;入脾、胃经;有温中、燥湿、收敛的作用;脾虚及水湿者食用为佳。
适宜人群:小儿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大便溏薄之人群。
禁忌人群:糖尿病患者、便秘患者不宜食用。
5)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胃经;有养心安神、益肾调胃,除热止渴之功。
适宜人群:心血不足失眠多梦、心悸不安,癔病,脚气病,末梢神经炎,体虚自汗、盗汗者。
禁忌人群:慢性肝病患者、对小麦过敏者慎食。
6)荞麦:味甘、性凉;入脾、大肠经;功能清热利湿,开胃宽肠,下气消积。
适宜人群:食欲不振、肠胃积滞、黄汗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宜食。
禁忌人群:体虚偏寒性者、老人、慢性胰腺炎患者等患者不宜食用。
7)小米:味甘、咸,性凉;入脾、胃、肾经;具有和中健脾除热,益肾气补虚损,利尿消肿的作用。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胃酸分泌过多、胃溃疡患者、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二、薯类
1)番薯:味甘、性平;入脾、肾经;功可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通便;尚可减肥,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被誉为“健康长寿”食品。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不宜一次吃太多,以免出现烧心、反酸、腹胀等不适。
禁忌人群:肠胃功能较差者、胃溃疡、胃胀患者、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慎食。
2)马铃薯:味甘、性平;入胃、大肠经;具有健脾和胃,益气调中,解毒消肿之功效;可防止动脉硬化,保护心肌,被誉为“十全十美的食品”。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合动脉硬化、胆结石症患者、肥胖患者、孕妇及消化道溃疡患者。
禁忌人群:糖尿病患者、腹胀、急性胃炎患者慎食。
图文:WGL
排版:GJ
审核:Y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