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泾,越看越悲观
近30年上海就像贪吃蛇一样不断吞并眼前土地,壮大自己。规划中上海又吞了四个地方,官方说法是新增四个主城区:宝山、虹桥、闵行、川沙。其中闵行片区面积最大,极力向南部延伸,弄得主城区跟一个跳舞的小人一样。这个小人的右脚跟,就是吴泾。当然这个脚后跟原来不怎么好用,与母体关系很弱,基本各玩各的。可能是要划入主城区的关系,后来LD发誓一定要将这条腿接上。所以年9月给通了虹梅南路高架,年迎来了地铁15号线,即将又迎来地铁23号线,这个脚后跟算是接上了。虽然接上了大腿,这里房价却依旧不高,长期低于上海市均价。三月份上海二手房成交均价元/平米,吴泾却只有元/平米。接下来还有利好要释放,吴泾要触底反弹了吗?01说触底反弹,暗示着吴泾之前一直下降,下降的原因前面也提到过:这个脚后跟一直没接上。与老闵行一样(《老闵行的没落,告诉了我们一个可怕的真相》),吴泾很早就成了市区飞地——年市区将污染性企业迁到了黄浦江边,吴泾就承接了其中五个。当时工人地位高,吴泾这里就成了南郊好地方。周边都是农民,唯独这里是城市户口,当时转城市户口比现在落户上海还难。改革开放后上海洋大人火了一把,后来房地产火了一把,再后来互联网火了一把,三把火过后吴泾的五朵金花连绿叶都算不上了。这段时间吴泾这只脚一直没接到市区,发育上相对迟缓。沉舟侧畔千帆已过,北闵行距离市区近,营养足,七宝、古美、莘庄吃成了胖子。当然吴泾也不是不努力,抢市区的资源是家传,毕竟当年吸引来了五朵金花。世纪初,发现市区最火的都是外企,所以划了一大片地做了紫竹园区,把他们统统抢过来。为什么划这里?因为这里年就有了交通大学,而大学一般都是新城开发的炮灰级力量。上海新城开发黄金时代建了一堆大学城,松江、惠南、临港、海湾等等,都背负着前期人口导入的重任。当然只有一个交大还是不够,这些外企里面又没有党支部,没那么好调动,所以只能拿钱砸。当然官方不能说这么直白,通行的话语体系是给出了较为优惠的落户政策,在徐汇挖来了微软、在长宁挖来了英特尔。随着头部外企的不断落户,吴泾在闵行又抬得起头了,现在吴泾已经南部科技创新核心区。紫竹这里已经汇集了家著名企业,几万名高学历人才在这里贡献GDP。然而吴泾还是算错了一环,导致这里房价一直是洼地。02吴泾吸引这些外企很成功,复制了当年五朵金花的奇迹,不过接下来的故事走向却不一样。年周边都是农村,企业搬过来,大家只能在老闵行、吴泾生活,而且还有户口拴住。年这些企业过来,你就很难判断这些人去哪定居了。当时这些外企都是高收入群体,凭什么过来帮你们吴泾拓荒,在市区住不香吗。大家来吴泾这里上班,就跟农民下地干活一样,天黑了要扛着锄头回家。换句话说,大家要求高了,造城已经没那么简单。硬性的东西你需要给商业、交通、学校、医院、公园,隐性的东西需要有城市环境、人文气息等等。而且这些东西需要与大家收入相匹配,不然我拿着上海最高梯队的收入,过着上海城乡结合部的生活?真当人人都是活雷锋啊。即使到现在,新加入微软的员工大概率也不会在吴泾买房,去莘庄、去浦江不香吗?这就说明至今吴泾也没给微软员工满意的配套、满意的环境。即使这些外企已经不是高高在上,即使现在房子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当然LD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给了吴泾一所华二附属,希望用学区拴住大家。然而华二可能跟紫江集团感情比较深,只对口紫竹片区,吴泾老镇这里的大量居民都上不了。即使招不满也不能让他们上。而紫竹这里目前只交付了紫竹半岛一个小区,华二对吴泾的带动就明显削弱。其他小区对口的都是景东小学、吴泾小学、友爱中学,世界强的小家属就读这些学校吗?商业方面就更拉垮,连亲儿子紫竹半岛都照顾不到。紫竹半岛配建了紫叶广场,除了一所半死不活的电影院其他约等于0。离紫竹半岛最近的成熟商业是火星一号,你听这非主流的名字,配得上身价千万的紫竹半岛业主吗?弘基生活中心是给孩子补课的地方,宝龙广场体量不大,而且专业服务动迁房区域居民,紫竹半岛以及吴泾老镇的居民过来有一定距离。虽说紫竹园区以工科男为多,也不至于大家就没周末、就不需要遛娃吧。医疗就更不用讲,医院,带孩子去可能都不太放心。整个闵行医疗资源都不发达,好在莘庄、古美可以去市区,你吴泾去趟市区多难。虽说有了虹梅南路高架,20分钟直抵中环,不过问题是中环那里是梅陇,自保都做不到的区域。不过有个核心优势大家都没发现,吴泾通过虹梅南路高架到漕河泾极其方便,不堵车时只要20多分钟。毕竟中环直达。不过前面提到过,吴泾这里不缺工科男,缺的是把工科男留住的资源,你够得到漕河泾又有什么用。20分钟到漕河泾,不堵车时九亭也可以,人家还有地铁9号线直达,做睡城不更香。15号线不说了,有名的郊区线,不换个几次进不了市区。吴泾真正需要的是将龙吴路高架化,一路直达徐汇内环,医院多的是,实在不够静安、黄浦递补。现在吴泾怎么去黄浦、静安?竟然需要绕到浦江镇。不用说到人民广场,即使到南京西路,也需要到浦江镇走浦星公路、南北高架。当年规划出来时,吴泾还暗暗庆幸,幸好自己是主城区,江对岸浦江镇连主城区都不是。现在你主城区,需要借道浦江“郊区”进城,反讽不?那我为啥非得跨江来你这里,直接沿浦星公路向南直插鲁汇,不香吗?你要嫌鲁汇荒?不好意思,我们鲁汇有万达。其实沿浦星公路去市区路上你会发现,不用去市区了,到医院了。浦医院、医院,连浦东的居民有时都过来看病。我堂堂吴泾,堂堂主城区,身价千万的紫竹半岛业主,竟然要去浦江“郊区”看病。你这资源,怎么服务世界强的家属?城市环境不说了,吴泾老镇片区真的是一个老镇风格,完全感受不到上海的灯红酒绿。紫竹片区确实整体很新,无奈人气还没养成,不然紫叶广场也不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当然一切会变好,不过看兰香湖壹号的销售进度,变好的周期可能会比较长。紫竹半岛交房快10年了,忍受了10年,不还是这样子吗?你还有多大勇气再等10年?03有人讲买房不能只看自住,人家紫竹半岛业主房价翻倍,赚翻了。你是真的只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啊,年学区房猛涨,紫竹半岛趁势开始起飞,顶多是帮业主解套而已,完全没有跑赢大盘。紫竹半岛年下半年已经卖到4万3,当时市区最好的位置也才4万出头。年,黄浦区过4万的地方只有董家渡、黄浦滨江、新天地等少数地段,五里桥都没过4万。现在呢?五里桥均价已经突破11万,涨幅跑赢紫竹半岛没商量。当然你看上海均价,年到现在翻了才两倍左右,大家都知道市均价毫无意义,年纳入计算的小区跟现在完全不同。单个板块、单个小区的对比,最精确。所以紫竹半岛的业主长期被套牢,眼瞅着别的区域都涨,自己心里能不着急吗?年以来这波算上跟上了大盘,业主陆续解套。所以聪明的业主在赶紧抛盘。在三价就低政策下,贝壳上大部分房源被下架,释放出来的极少。即使在这个背景下,紫竹半岛房源依旧多达23套。这个数据什么概念呢?上海最大的小区是上海康城,目前挂牌量只有17套。而且好多房源挂牌价10万以下,说明去年超过10万的成交只是个例,并不能代表小区整体站稳。所以你说紫竹半岛的业主,这些年坚持了个啥?教育吗?家长为教育牺牲一些生活品质是应该的,买市区老房子不见得住的多舒服。可是华二紫竹地段班成绩一直一般,大概就是闵行平均水平,看起来你也没享受到多好的教育吧。其实即使是年到现在,吴泾整体也不见得跑赢大盘。当然这么讲吴泾居民可能会不同意,吴泾的房价眼看着涨,年嘉怡水岸这样的商品房只卖4万5,年底挂牌价达到过6万,现在成交价5万5左右。这能说吴泾不涨吗?问题是其他片区涨幅更大。年初,吴泾与浦江房价相差不是很大,现在无论是动迁房还是商品房,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梯队。当然与五大新城比,吴泾还是能跑平。其实吴泾一直维持在五大新城与市区中间价格带,只是现在与五大新城越来越接近,与市区越来越远而已。所以说吴泾一路向下,没毛病。04那么吴泾有没有未来?当然是有。吴泾处于黄浦江转弯处,号称黄浦江第一湾,位置相当不错。而且黄浦江越来越像城市中轴线,串联起城市的主要职能。在《黄浦江沿岸地区建设规划()》中,吴泾被定义为教育科创中心,也是唯一的一个教育科创中心。环二讲过上海整体向南发展,南部这些圈圈落地可能性比北部要高,更给了我们想象空间。而且吴泾还有一个重磅资源:大片的城市发展战略留白区。主城规划中一共四片留白区,宝山两处闵行两处。不过宝山的留白区说的比较含糊: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完全是解释了一下留白空间四个汉字的意思,其实有本字典也够了。唯独吴泾这里,点名说要建大型文体设施空间,让人不禁想起了吴泾开奥运会的传言。这个传言年就开始传播,一直到现在还有人怀有这个期待。至少之前,吴泾是没希望了。而且奥运会现在没以前那么香了,到时我们抢不抢还是一个问题。所以总体而言,战略留白空间的意思是,制定规划时大家还没想好怎么弄,就先放着呗。当然最差的情况,也说明吴泾有大量储备用地,未来前景广阔。当然上海不缺有土地储备的地方,吴泾什么时候起飞,还需要看前面提到的资源什么时候落地。别谈什么产业,产业吴泾不缺;别谈什么地铁,地铁对吴泾不一定是好事情。本来微软员工还想图个上班近,忍忍吴泾的资源匮乏,现在好了,有了地铁可以去市区住了。人口留不住,资源更难形成。所以押宝吴泾可以,可能需要相当长的周期,这些核心资源不是一两句话的事情。去年4月医院签了协议,看似有大动作。不过到现在过去了一年,大家还不知道是个什么合作形式,医院还是只是科研基地。资源问题不解决,导入的人口留不住,吴泾还是那个命。吴泾本地人更是指望不上,这里之前经历多大面积拆迁,当地人动辄都有几套房,不缺房子住,相反会陆续抛盘冲击市场。这样的地方,投资就别惦记了,你可能等不起。▼以上为正文编辑∣环线咨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