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什么
什么是疼痛?
疼痛定义为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或描述的类似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或情感体验。该定义说明了疼痛的两个重要的特点。
疼痛传导通路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疼痛是一种发生于大脑的意识,需要多个皮质部位活动而产生一种“体验”。第二个特点,疼痛既有感觉因素,也有情绪因素,对特定脑部损伤患者的脑成像研究支持这个观点。
内脏痛的定义和分类
内脏痛是区别于一般躯体疼痛的胸腔或腹腔内脏器官来源的疼痛现象,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
内脏器官
与躯体或浅表部位疼痛不同,内脏痛的主要特征包括对机械牵拉、脏器缺血或痉挛、炎症等刺激较为敏感,而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疼痛缓慢持续且定位不清楚;常伴随牵涉痛、情绪反应或防御反应。
肠道炎症
内脏痛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同样的疾病在不同患者之间的差异性也较为明显,且其分类也较为繁多。现将内脏痛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如下分类:
常见的内脏痛分类方法与疼痛类型
胰腺炎
在内脏疼痛中,恶心的发生率很高,此外还可能有盗汗、大汗、气促等自主神经反应。
强烈的情绪变化不仅仅可由内脏感觉引起,还可导致进一步的内脏感觉变化,因疼痛产生焦虑,焦虑又引起更严重的疼痛,从而可能形成一个正反馈通路进一步加剧疼痛的程度。
心绞痛牵涉痛
内脏牵涉痛
牵涉痛一般包括两个独立的现象:①痛觉感觉转移到另一个区域(例如心绞痛,可以感到胸部、颈部和手臂疼痛);②直接作用于不同部位的传入使得相同的区域变得敏感(例如肾结石经过时,腰部肌肉触诊变得敏感)。后者也被称为继发性躯体痛觉过敏现象。
肾结石
伤害性刺激
在没有毛发的体表皮肤区域,表面的痛觉刺激可精确到毫米以内。除非组织存在明确的损伤或发生继发性炎症,我们可以通过任何可靠的方式在体表诱发疼痛,且诱发刺激所产生的疼痛强度致性较高。
在没有神经损伤的情况下,特定区域的浅表部位感觉一直维持在相同的位置,并不会迁移到其他躯体部位。躯体表面的伤害性刺激,往往会发生“抵抗或逃避”的行为反应,以及在伤害性刺激进展中相关的刺激所引起的改变。
浅表部位所发生的痛觉高敏感性,常常是由炎症或局部神经损伤所引起的。
皮肤局部炎症
所有上述现象,都与内脏的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痛觉反应并不相同。
3.内脏痛与躯体痛的脊髓传导通路差异
当痛觉传导发生在脊髓水平时,信息会被传导至较高的加工地点,内脏痛的传导途径不同于浅表性疼痛的感觉传导。
实验证明,脊髓中部切开术(脊髓背侧中部消融)可用于盆腔、下腹部器官及部分上腹部器官(如胃、胰腺、肝胆系统等)疼痛的镇痛。
从传统意义上说,从脊髓背角到大脑的疼痛相关信息初级通路位于脊髓背角痛觉相关象限内的白质区域。对于皮肤痛觉感觉来说,脊髓背角的痛觉象限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区域的白质病变可能导致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节段对伤害性刺激无反应。
因此,手术损毁脊髓背中线部位继而产生临床镇痛的作用与传统的观点相违背。但从目前的临床治疗效果来看,该类手术可能损毁的是背侧中线核纤细髓质的内脏传入而并不影响延髓腹外侧区的内脏传。
同时,随着基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对这些临床观察的理论支持也逐渐增加。在灵长类动物中,脊髓背角中线损毁术可减少结直肠充胀所诱发的丘脑神经元的活动。
在大鼠中已证实类似的损毁术可使结直肠充涨、十二指肠扩张、胰腺刺激、下肢截肢术后痛觉过敏等所致的丘脑神经元反应或疼痛行为反应减轻或消失。由此可见,脊髓中线途径可能是重要的内脏疼痛的感觉传导途径之一。
养生康复
叶慧阳老师
韦江亮老师
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