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递不同肠内营养干预时间对高龄重
本研究在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分别于不同时间进行肠内营养干预,以探讨合理的肠内营养干预时机,现将结果示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年10月至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88例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4例。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②对本研究所涉及药物耐受;③年龄≥74岁;④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②为胆源性胰腺炎,需手术切除治疗者;③合并脏腑、系统功能障碍,或精神异常者;④发病至入院>24小时,或已经经口进食者;⑤年龄<74岁者;⑥对本研究所涉及药物不耐受者;⑥拒绝参与研究者。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75~86岁,平均年龄79.83±1.12岁。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75~88岁,平均年龄80.22±1.1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常规接受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
紊乱纠正、禁食禁饮、抗感染、吸氧、胃肠减压、抑制胰酶活性及抑制胰液分泌等常规综合治疗,若病情危重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营养干预:入院初期禁食72小时,之后再内镜指导下经鼻插鼻肠管,并在距离屈氏韧带35cm左右处进行固定,然后应用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进行24小时不间断均匀滴入,根据患者情况每天增加补充量,并逐渐减少肠道外营养补充,直至满足每天氮量0.25g/kg,能量70~85kJ/kg,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生化指标基本康复正常、炎症基本吸收后停止,并逐渐康复经口进食。研究组则于禁食24小时后即进行肠内营养干预,其他具体步骤与对照组相同。
1.2.2护理方法
在营养干预期间,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综合护理:①强化健康教育:针对肠内营养干预相关知识强化健康教育,并告知肠内营养干预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获取患者的理解,提高依从性。②加强病情监控:加强对患者营养状态及生化指标的监控,并根据情况调整营养液浓度及输入量。③营养支持干预:期间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控制滴注速度,并应用加温设备控制营养液温度与体温相近;同时在患者进行营养液输注前30分钟,抬高床头30°~45°,并维持到输注后30分钟;此外,联合家属对鼻饲管位置、通畅度等进行维持管理,并做好记录。④局部清洁护理:定期对患者鼻口腔进行清洁护理,避免口腔溃疡等形成。
1.3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康复情况,并记录常规生化指标水平。①康复情况:观察指标包括腹部疼痛缓解时间、初次排便时间、住院治疗时间。②生化指标:观察指标包括血淀粉酶、血糖、血清总蛋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康复效果
治疗后,研究组腹部疼痛缓解时间、初次排便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生化指标水平
治疗前,两组血淀粉酶、血糖、血清总蛋白等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淀粉酶、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胰腺是机体重要器官,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两部分。内胰腺由大小不同的胰岛组成,主要进行血糖水平调节、胰液分泌、胃肠运动抑制及胆囊收缩;外胰腺由腺管和腺泡构成,负责胰液的分泌与排出,在脂肪、蛋白质及糖的消化中据重要作用。当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后,胰腺功能遭受影响,导致脂肪、蛋白质及糖代谢异常,胃肠功能障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等。因此,在治疗期间进行营养干预是护理的重要内容,在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疾病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肠内营养干预可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将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输入体内,较传统肠外营养干预更具有优越性,可直接经肠吸收营养素,给药方便、费用低廉,符合生理需求,并能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结构的完整性。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肠内营养液的营养物质配比能更好地维持正常营养、生理状态。故肠内营养干预在各种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障碍、意识障碍中得到广泛应用,是营养干预的首选方案。但肠内营养干预期间有饲管堵塞、胃肠不耐受、吸入性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这与导管清洁通畅度、营养液浓度、输入速度、输入量及营养液鼻饲体位等具有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腹部疼痛缓解时间、初次排便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生化指标血淀粉酶、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在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尽早进行肠内营养干预效果更佳,可通过及时营养补充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治疗耐受性,同时尽早对肠道形成有效的生理刺激,利于胃肠道功能康复,并有效维持促肠道内菌群平衡,维持良好的生物免疫屏障,增强免疫力,利于胰腺炎症减轻,从而加速患者康复。此外,在肠内营养干预期间,护理人员还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依从性,并根据患者情况控制营养液输入量、浓度及速度,做好体位干预及局部清洁护理,同时控制营养液温度,有效提高肠道耐受性,减少肠内营养干预引发的并发症,提高护质量,保障营养干预效果,进一步加速患者康复。
原作者:闵照勤
原作者单位:医院重症医学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