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道中国仵正教授胰腺癌早期诊断任重道
(本文代表专家观点,并经专家审校)
金鼠辞旧岁,金牛迎春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主办、施维雅(SERVIER)中国支持的“胰道中国”栏目携手胰腺癌领域专家学者,从庚子鼠年一路走来,畅谈前沿进展,纵论实践经验,共议未来发展。值此辛丑牛年来临之际,预祝新春佳节平安喜乐!
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多数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改善患者的整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但胰腺癌早期诊断现状仍有待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早诊方式与策略。近年来胰腺外科技术不断精进,但极限犹可突破,至臻亦不可止,以外科手术为基石的综合治疗理念日益受到重视。西安医院开展胰腺癌MDT诊疗模式,多学科成员在讨论与碰撞中为患者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本期“胰道中国”栏目特邀西安医院仵正教授,分享胰腺癌诊疗的经验。
仵正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安医院肝胆外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肿瘤学组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肝胆胰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诊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机器人外科医师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医师分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疾病分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胰腺癌微创治疗与多学科综合治疗分会委员
医院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院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第一届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际外科、消化和肿瘤科医师协会(IASGO)会员
美国胰腺病协会(APA)会员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委、《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编委、《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杂志副主编等
Q1、胰腺癌的预后非常差,被称为“癌中之王”,基于当前的发展现状,您认为能否实现胰腺癌的早期筛查?主要原因有哪些?
仵正教授:胰腺癌预后极差,早期筛查、早期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国内外指南均指出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进行定期检查。然而,在大范围的人群中实现胰腺癌的早期筛查尚面临巨大阻力。尽管目前已经发现K-ras、BRCA等基因突变与胰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但是无论从检查效率还是卫生经济学而言,通过大规模的基因检测进行胰腺癌的早期筛查基本上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为实现胰腺癌的早期筛查,未来仍需要不断探索合适的筛查手段和策略。
Q2、目前约80%的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即被诊断为晚期,早期诊断对于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请您谈一谈目前有哪些胰腺癌早期诊断手段?我国胰腺癌早期诊断现状如何?
仵正教授:目前,胰腺癌诊疗领域中一个非常大的困境是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这也正说明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现状仍有待改善。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例如有胰腺癌家族史、肥胖、新发糖尿病、出现不明原因腹痛或其他无法用常规疾病解释的消化系统症状的人群,以及遗传性胰腺炎患者,应尽早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超声是腹部外科常用的检查手段,但由于其他器官的影响,通过超声进行胰腺癌早期诊断效率较低,容易造成漏诊。多期薄层动态增强CT能够发现<2cm的局部病灶,对胰腺癌诊断具有明确的价值。但在临床实践中,部分存在腹部不适的胰腺癌患者在接受超声、胃镜等检查后没有继续进行增强CT或MRI检查,因此造成诊断的延误。
在肿瘤标志物方面,CAl9-9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胰腺癌血清标志物。大多数胰腺癌患者会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CA19-9升高,用其进行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CA19-9升高在结肠癌、胃癌等其他肿瘤及胰腺炎等疾病中也会出现,临床中应加以区别。值得注意的是,Lewis抗原阴性的个体无法正常分泌CA19-9,因此CA19-9在这类人群中无法发挥提示胰腺癌的作用。此外,以往多用于提示其他肿瘤的肿瘤标志物CEA及CA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但其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仍困难重重,由于胰腺癌发病隐匿,部分出现腹部症状的患者因为检查不到位而漏诊,更有部分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出现症状就诊时已是晚期。正是由于胰腺癌的特殊性,更应该对其提高警惕。中国医医院赵玉沛院士,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并建立“胰腺癌诊治绿色通道”,规范了胰腺癌诊治流程,通过多科协作建立了胰腺癌的评估体系,从而降低漏诊的概率。总而言之,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对胰腺癌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胰腺癌早期诊断工作。
Q3、近年来,新辅助治疗是胰腺癌治疗领域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