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胆源性胰腺炎 > 疾病病因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消化内科科普知识之

——暴饮暴食会得急性胰腺炎?什么鬼?

1小胰腺,大功劳

  在我们身体的上腹部深处,有一个非常不显眼的小器官,它就是胰腺。胰腺虽小,但作用非凡,它能分泌胰液和胰岛素,是人体中集内、外分泌功能于一体的重要腺体。

  胰腺拥有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外分泌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糖。当胰腺疾病导致胰液分泌减少,人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内分泌腺分泌的胰岛素用以调节糖代谢。当胰岛素缺乏时,进入组织细胞内的葡萄糖减少,而由肝脏释放入血的葡萄糖大大增加,使血糖水平升高,人就容易患糖尿病。

2什么是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各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伴或不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和胰腺本身的坏死程度都决定了急性胰腺炎病情的轻重。胰腺炎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凶险的疾病,一旦错过治疗最佳时机,就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3急性胰腺炎有什么症状?

?剧烈的上腹痛,多向肩背部放射,自觉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带感”。

?发病之初出现恶心、呕吐,且呕吐后不能使腹痛缓解。

?周身出现发热,黄疸等。

4急性胰腺炎由什么引起?

?胆道疾病诱发

  据统计,在国内发生的胰腺炎中约60~70%为胆道疾病诱发,称之为胆源性胰腺炎。一般认为胆道梗阻是直接原因,而引起梗阻的病因包括胆道结石、肿瘤、寄生虫,或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等。

?暴饮暴食

  当人体摄入过多食物时,胰腺得到分泌更多酶液的信号,在胰管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酶液不能及时排出,反作用于胰腺,胰腺因自身消化而遭到损害。

?过度饮酒

  大量饮酒加重胰腺的分泌负担,容易引起胰腺组织水肿、出血坏死等。如果不把握好饮用量及啤酒的温度,也很容易导致胰腺炎发作。

?其他病因相对来说比较少见,如高钙血症、胆道手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病毒感染、胆道蛔虫病、药物等

5预防小贴士

?饮酒适度

成人喝啤酒每次不宜超过毫升,每天最好不超过毫升。啤酒最适宜的温度在12℃~15℃,既喝起来感觉比较凉快,又不会让牙齿感到难受。

?胆石症患者注意饮食

宜:病发时,应选清淡、流质、低脂、低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尤其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摄入过多可刺激胆汁的分泌,摄入过少不利于组织修复。

忌:粗粮、全脂牛奶、鱼子、肥肉、动物内脏、蛋黄、洋葱、萝卜、莴笋等少食或忌食;食物温度要适当,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均不利于胆汁的排出。

6治疗小疑问

胆源性胰腺炎为什么要做手术切除胆囊?胆囊切除后,胰腺炎是否能痊愈?

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是由胆石嵌顿所致,因此在胰腺炎病情稳定后,应及时行胆囊切除术,避免再次诱发急性胰腺炎。胆囊切除后,大多数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可痊愈。但如果遗留胆管结石,或胆管内结石复发,或者存在胆道下端狭窄的患者可能引起复发。

急性胰腺炎主要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而发生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胰腺发生炎症后,可干扰胰腺本身的外分泌功能,从而影响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产生一些代谢性异常,妨碍人体的营养维持。

当胰腺发生炎症病变时,干扰了胰腺的外分泌和内分泌,发生消化障碍,影响肠道对相应的营养素的吸收。

胰腺炎急性期感染未能完全控制时,肠道功能处于紊乱状态,失去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患者营养失调。再加上腹痛、恶心、呕吐,致使不能经口进食,引起一系列代谢障碍,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

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全身代谢障碍、多脏器功能的衰竭与营养不良的程度密切相关。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产生的水解酶和毒素会引起广泛的全身代谢障碍;广泛组织破坏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血中白蛋白缺乏,导致循环中与蛋白结合的钙减少,加重低钙血症,有时血镁的浓度也降低。

某些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原有慢性肝、肾病,内源蛋白质的减少,体内脂肪的消耗,使患者营养代谢失调更加复杂化。

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目的是抑制胰液的分泌,减轻胰腺的负担,避免胰腺的损害加重,促进胰腺恢复。

1.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发作初期,应严格禁食禁水,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保护各脏器的功能,采取被动支持,维持有效血容量,保护心、肝、肾的功能,为进一步预防和纠正全身营养代谢的异常打基础。

通常在3~5天后,患者腹痛明显减轻、肠鸣音恢复、血淀粉酶降至正常时,可直接进无脂的碳水化合物饮食,如果汁、果冻、藕粉、米汤、菜汁、绿豆汤等食物。禁食浓鸡汤、鱼汤、牛奶、豆浆、蛋黄等食物。由于膳食成分不平衡,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含量低,不宜长期使用。病情稳定后,可改为低脂肪半流食。

2.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目前主张采用阶段性营养支持:先肠外营养,后肠外与肠内营养并用,最后过渡到肠内营养。每日能量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和体重计算。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比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调整。

肠外营养

在急性胰腺炎禁食期间,若5~7天内未见好转,就需要进行肠外营养。若患者发生低白蛋白血症或某些脏器功能受损,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性腹水、氮质血症等情况时应及早肠外营养,以抑制胰腺的分泌功能,使它处于完全“休息”状态,减少肠胰反射活动,减少或抑制肠道激素的释放,减少吸收的营养物质对胰腺的直接刺激作用。

由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患者有胰岛素拮抗现象,所以在提供足够能量和氮量时,应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维持血糖和尿糖在允许范围内。在肠外营养时,应防止过多葡萄糖,以免产生过多的CO2而加重代谢紊乱。可用脂肪乳来补充能量。国内有人观察到,基础血TG值正常的胰腺炎患者,每日输注占总能量40%的脂肪乳剂可耐受,并且需缓慢静脉滴入,以利机体利用。有相当数量的重症胰腺炎(约27%)不能耐受糖和大量胰岛素的营养配方。建议以脂肪为基础进行营养支持。对于有高脂血症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予以脂肪应慎重。

蛋白质按1.0~1.2g/(kg·d)的量予以补充。在肝功能障碍时,输入的氮源应有所选择,如肝功能异常时,则应加入支链氨基酸,以防止昏迷,减少肌肉分解;肾功能异常时,应输入适宜能量、低氮,氮源中注意给予必需氨基酸,少输入非必需氨基酸。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肠外营养支持无疑是有益的,但对于严重负氮平衡的患者,其结局未见明显改善。在进行肠外营养的患者,导管引起的感染性并发症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肠内营养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功能未恢复前,肠外营养起了重要的营养支持作用。待病情相对稳定,肠功能恢复后,应争取早期进行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要素饮食的吸收不需要胰蛋白酶原的参与,能抑制胰腺的外分泌,从而减轻了胰腺负担,有利于胰腺本身病变的修复和组织功能的恢复。一般在治疗7~10天后,病情稳定且肠道功能允许时,开始试行肠内营养较为稳妥。进行肠内营养后,应逐渐减少肠外营养入量而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的入量,更重要的是在进行肠内营养前,应先向肠道内滴入生理盐水及葡萄糖,使胃肠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肠内营养液的浓度、剂量、速度应缓慢地增加,直至患者适应。从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过渡一般需2周时间。若坏死型胰腺炎已经进行手术并作空肠造瘘者,则通常在腹腔炎症稳定且胃肠功能恢复后,经空肠造瘘,进行肠内营养。肠内营养一般选用短肽或氨基酸型低脂肪的要素制剂,每天提供能量~kcal。在病情稳定后,可逐步过渡到整蛋白营养液或多聚体固定配方。此过程一般需要1个月左右时间。过早进入自然膳食,易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复发。

本文摘自网络









































白癜风可以完全治愈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mmq.com/jbby/8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