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胆源性胰腺炎 > 疾病病因

哈山扎根乡镇25年只为最初的一个心愿

中新网新疆新闻1月3日电(贾兴旺沙玛丽·卡地力汗)“时间过得好快呀,一眨眼我在乡镇卫生院都已经工作25年了,我的许多同学、同事都劝我到条件好、医院去工作。如果技术条件成熟的医生都走了,乡镇卫生院还怎么提升发展?我们提高和改善农牧民医疗卫生条件的初心又怎么能实现?”1月2日,昌吉市大西渠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哈山说起自己在乡镇卫生院的这些年感慨万千。

哈山今年46岁,中共党员,是土生土长的昌吉市大西渠人。他从小就感受到了农牧民缺医少药的艰辛,怀着一颗为家乡父老乡亲解除病痛方便就医的初心,哈山在年昌吉州卫生学校医士专业毕业后就来到了昌吉市大西渠镇卫生院,当上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

在哈山的身上有一股勤学上进的精神。他在卫生院虚心向身边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把知识和经验都变成自己技能的储备;在卫生院的培养推荐下,医院参加进修学习,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他从当初的一名实习生,逐步成长为医师、门诊部主任、医疗部主任、副院长、院长、党支部书记。

从年到年的9年里,哈山经历了从大西渠镇卫生院到庙尔沟乡卫生院、阿什里乡卫生院,又回到大西渠镇卫生院的过程。农区、山区、牧区,不同条件环境的基层乡镇卫生院都让哈山历练了一遍,他知道农牧民在医疗卫生方面最渴望什么,最需要什么,自己最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农牧民挣钱不容易,他们最需要健康的身体从事劳作,但是他们有病了最怕花钱,往往是把最初简单的小病拖成了复杂的大病,改变他们对待健康的观念特别重要。”医者仁心,哈山非常同情那些生病后家庭条件困难的农牧民,他总是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

阿什里乡金涝坝村牧民沙合达提在全民健康体检时被查出患有“肝包虫”病,哈山告诉沙合达提“肝包虫”病不能拖,必须要尽快治疗。但是沙合达提却认为治病会花费一大笔钱,想着自己家里经济不宽裕要再等等看。哈山告诉沙合达提,治疗包虫病是可以享受国家补贴政策的,自己实际花不了多少钱。沙合达提听了哈山的话,医院经过手术治疗后很快就康复了。事后,沙合达提的妻子对哈山感激的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要是没有你的帮助,真不知道我家老头子会怎样!”

76岁的刘海玉是庙尔沟乡板房沟村的孤寡老人,他在做完前列腺手术出院回家后生活无人照料。哈山在了解到刘海玉老人的情况后,便亲自开车将老人接到卫生院休养,并且自己承担了老人的所有费用,直到老人完全康复生活可以自理。刘海玉老人逢人便说:“哈山是镇上的儿子娃娃,巴郎子攒劲的很!”。

几年前,一位叫那沛然的哈萨克族老太太反复恶心呕吐、乏力、不能进食,被家医院,经过检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医生嘱咐家属回家准备后事。患者家属不甘心,把老太太又送入了昌吉市大西渠镇卫生院,要求哈山给予治疗。哈山仔细询问了病史,对病人认真细致的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老太太患的不是白血病。为了确诊病情,哈山又与新疆医学院检验科取得了联系,要求为患者做骨髓穿刺检查贫血原因,两天后化验结果出来了,是“急性缺铁性贫血”,患者经过17天铁剂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临走时老太太握着哈山的手感激的说“谢谢你,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有一次,哈山在庙尔沟乡牧区开展巡诊,半夜里突然有人敲门,原来是一位牧民家中11岁的女儿肚子疼痛。哈山当即背着药箱,骑马走夜路来到牧民家中。经过对女孩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要挽救女孩的生命就必须马上转院手术治疗。哈山立即派人通知乡长派车接应,自己亲自骑马将小女孩带出山。经过手术治疗后,小女孩很快康复了。当小女孩的父亲向哈山表示感谢时,哈山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这是我应该做的。”

据不完全统计,哈山在庙尔沟乡卫生院和阿什里乡卫生院工作期间,巡回医疗队翻山越岭给牧民送医送药共走访牧民家余户,诊治疾病余人次。

大西渠镇辖区有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有辖区户籍人口人,有常住居民人。如何把卫生院建设管理好,让广大农牧民享受到国家医疗卫生资源的服务?

在卫生院的管理上,哈山建章立制、调整了各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完善并成立了功能科室、广泛征求意见,解决患者反映的突出问题。每月有三天指定为村民进行巡回医疗服务日,开展送医送药、预防接种、孕产妇健康管理、儿童体检、健康咨询宣传等。

农牧民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很多人都患有腰腿、关节疼痛疾病,这些劳损性的慢性疾病,中医往往有独到的疗效。哈山在卫生院组织开办了中医馆,有药浴、贴敷疗法、熏蒸、理疗、足浴、针灸、推拿按摩、热疗等十余项治疗项目深受农牧民的欢迎。哈山还在大西渠镇卫生院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所涉及的内容有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免疫规划、孕产妇管理、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等。

近年来,大西渠镇卫生院先后投入资金万元,购置了全自动生化仪、多普勒超声、DR数字化摄影、心电图机、多普勒胎心仪,极速短波治疗仪等设备。卫生院的各种检测设备都已进入全自动、数字化作业模式,因而图像更加清晰,数据更加准确,诊疗条件得到了质的提升。

在哈山的积极奔走协调下,新疆医院昌吉分院在年与大西渠镇卫生院建立了“医共体”机制。新疆医院昌吉分院定期组织专家到大西渠镇卫生院进行坐诊指导或授课,并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为患者提供在线诊断服务,使大西渠镇卫生院可及时获得新疆医院昌吉分院的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专家进基层等支持帮助,形成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医疗服务格局,使农牧民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级医疗水平的诊疗服务。

扎根乡镇医疗卫生事业25年,哈山的敬业奉献精神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他先后被昌吉市人民政府评为“昌吉市十佳医务工作者”;被昌吉市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最美昌吉人—最美医护人员”;被自治区评为“年度自治区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先进个人”;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荣誉称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mmq.com/jbby/14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