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在医学上找到解释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欢迎来到新的一期
在繁忙的周一到来之前
让我们共享一段学术阅读好时光~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
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
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
便觉天昏地暗。
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
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
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
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
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病隙碎笔》
“壹生”人文科研频道
推荐文章
苦难·爱·信仰——读史铁生《病隙碎笔》
▲在本周“壹生”人文科研频道中,江医院骨科五区叶林辉医生和大家一同阅读年出版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随笔集——《病隙碎笔》,作者是史铁生。
……在工作中,看到病人疼痛难忍的样子,大多数会安慰,但有一部分人会有很夸张的表情和行为,比如哭闹、甚至打人喊救命等等,这个时候就会质疑是不是真的就这么痛。前几天,一位术后病人就痛到喊救命,处理后还是疼痛,我就质疑这是不是有点夸张了,唠叨了句:“太夸张了吧”,这个时候,同事说了句“你又没有体验过”。的确,我没有体验过,不能就这样妄自断言。生病是一种体验,就像史铁生说的,没有人愿意去体验。就像是住院的生活,没有人愿意来住下体验,都是被迫的。
——叶林辉
它来自一个苦难的人生,却凝聚着精神的明朗。
“荷尔蒙决定一见钟情
多巴胺决定天长地久”
如果把人类的一切行为都用医学知识来解释
似乎生活就变得过于理性和死板
但那可能真的是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壹生”神经频道
推荐文章
游戏玩家的大脑有何特别之处?
推荐文章
脑子不好使可能是儿时太穷,神经没发育好?
▲一项发表于AddictionBiology的研究使用MRI扫描了78名年龄在10-19岁的因网络游戏障碍(IGD)而寻求治疗的青少年。研究人员将这些扫描结果与73名不伴有IGD的男性头部MRI扫描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相同年龄的长期电脑游戏玩家与未沉迷于游戏的人群在大脑连通性方面存在显着的差异。频繁玩电脑游戏的青少年大脑不同区域具有高连通性。
研究人员表示:“大脑不同区域的高连通性将导致青少年容易将注意力转向不同目标,同时察觉周边的新鲜事物,这些变化将能引导更有效地思考。”
然而,
是迷恋游戏改变了大脑的连接?
还是连接的差异促使这些人迷恋于游戏?
……
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这个问题似乎更难回答……
ASCO除了年会外,每年还有几个重要的会议
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内科领域的全球最高级别会议
ASCO-GU就是其中之一
在泌尿男生殖系肿瘤领域
泌尿外科医生通常参加的会议是EAU年会和AUA年会
而ASCO-GU则主要面向肿瘤内科医生
“壹生”肿瘤频道
推荐专题
ASCOGU报道
推荐文章
郭军教授前瞻ASCO-GU亮点
推荐文章
中国之声:复旦肿瘤基因模型助力肾癌精准医疗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生殖泌尿肿瘤研讨会(ASCO-GU)于1月7-9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壹生”肿瘤频道特邀国内专家对本次会议上的亮点研究、热点话题等进行了推荐、点评和报道,同时也对入选poster的中国研究进行了介绍。
△在本次ASCO-GU会议上,由医院叶定伟教授牵头开展,万方宁、朱耀、韩成涛医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的一项研究入选POSTER。
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高级别肾透明细胞癌的准确率高达82%,比传统标准提高15%。该结果提示,复旦肿瘤基因模型可以更好地对肾癌级别进行判别,辅助医生为合适的患者选择恰当的治疗,因此,该研究得到了ASCOGU会议的认可。
更多前沿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