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胆源性胰腺炎 > 治疗策略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属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20世纪80年代,多数病例死于疾病早期,直至近10年来,随着SAP外科治疗的进展,治愈率有所提高,但总体死亡率仍高达17%左右。

疾病名称: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重症监护、普外科)

病因

70%~80%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胆道疾病、酗酒和暴饮暴食所引起的。

1胆道结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以往所谓的特发性急性胰腺炎(IDP)中有70%是由胆道微小结石引起的,这种微小结石的成分主要是胆红素颗粒,其形成与肝硬化、胆汁淤积、溶血、酗酒、老龄等因素有关。微小结石的特点是:①大小不超过3~4mm,不易被B超发现;②胆红素颗粒的表面很不规则,一旦进入胰管,容易损伤胰管而引起炎症和感染;③胆石的太小与急性胰腺炎的危险性呈反比,微小胆石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比大结石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更为严重。若临床上怀疑此病,可做急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十二指肠引流,将收集到的胆总管内的胆汁进行显徽镜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对确诊为微小胆石的病人,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行胆囊切除术。

2肝胰壶腹括约肌功能障碍

肝胰壶腹括约肌功能障碍可使壶腹部的压力升高,影响胆汁与胰液的排泄,甚至导致胆汁逆流人胰管,从而引发急性胰腺炎。年Welega分别检测了急性胰腺炎病人肝胰壶腹括约肌(SD)、胆总管(CBD)及胰管(PD)的压力,发现全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人的SD、CBD和PD的压力均显著升高,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中有65%的病人SD压力升高,56%的病人CBD和PD的压力升高。作者认为肝胰壶腹括约肌功能障碍是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与非酒精性急性胰腺炎的致病因素。

3酗酒或暴饮暴食

因酗酒和暴饮暴食引起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人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暴饮暴食和酗酒后,可因大量食糜进入十二指肠、酒精刺激促胰液索和胆囊收缩素释放而使胰液分泌增加,进而引起乳头水肿和肝胰壶腹括约肌痉挛,最终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

发病机制

1胰腺的自身消化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液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自身消化的结果。正常人胰液在体内不发生自身消化,是因为有以下几种防御机制:

①胰管上皮有黏多糖保护层;

②胰腺腺泡有特异的代谢功能可阻止胰醇侵入细胞内;

③进入胰腺的血流中有中和胰酶的物质等。

此外,胰蛋白酶等大部分胰酶在分泌时以不激活的状态存在,即以酶原的形式存在,这时胰酶无自身消化作用。上述的正常防御功能可能会遭到破坏,如胰管阻塞,刺激胰酶分泌的作用突然增加,感染的胆汁或十二指肠液侵入腺泡等因素,均可导致胰管内压增加、腺泡破裂,暴发性地释放出所有胰酶,包括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从而造成了胰腺酶性的自身消化。

此外,在急性胰腺炎时许多酶系统也被激活:

①胶原酶可使炎症扩散;

②弹性硬蛋白酶可损害血管壁引起出血;

③蛋白水解酶复合体可使组织坏死进一步蔓延扩散;

④脂肪酶可以使胰周脂肪组织(如肠系膜根部、小网膜囊、腹膜后间隙、肾床、主动脉两侧、盆腔等)形成脂肪坏死区。

钙离子和坏死的脂肪结合形成皂化斑,这是血钙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时,胰腺本身的坏死组织分解溶化后可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如血管舒缓素、激肽及前列腺素等,使周围血管张力降低,加上胰周大量液体渗出、血容量锐减、血压下降均可进一步造成循环功能紊乱及肾脏损害。此外,坏死毒素中尚有心肌抑制因子和休克肺因子,可以引起心、肺功能的损害。各器官功能障碍还可涉及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所有这些病变统称为“酶性休克”。

2细胞因子在致病中的作用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现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胰腺炎导致的全身性炎症中起重要作用。在急性胰腺炎中这些炎性细胞因子互相关联和累积作用,可导致血管渗漏、低血容量、多系统器官衰竭等危象的发生。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急性胰腺炎病损的胰腺组织作为抗原或炎症刺激物,激活了巨噬细胞而释放出炎症介质,造成细胞因子网络和免疫功能紊乱,很可能就是急性胰腺炎易于从局部病变迅速发展为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及多系统器官衰竭的重要原因。年Perejaslov报道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脓毒败血症的病人,其免疫功能及激素水平均发生变化,54.3%的病人因血中胰岛素和C肽减少而发生高血糖,47.3%的病人早期皮质醇含量增高,当合并有脓毒败血症时,67.3%的病人出现皮质醇及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免疫应答细胞减少。脓毒败血症时补体系统的连锁反应可激活产生C3a、C4a、C5a等过敏毒素,这些毒索均使血管渗透性增加,促进细胞因子释放,如TNF、lL-l、IL-6、IL-8和PAF等增多。因而认为检测血液中此类细胞因子的浓度,有助于判断胰腺病变的严重程度、病情的发展和预后等。

与此同时,急性胰腺炎病人也存在一些保护性细胞因子和内生性细胞因子拮抗剂,主要有:IL-2、IL-10、可溶性TNF受体(STNFR)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这些因子可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减轻胰腺和其他脏器的损伤,缓解病情,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细胞因子可能会成为今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一个新途径。

近年来人们还注意到白细胞及其代谢产物,如细胞质、弹性蛋白酶等酶类物质和氮氧化合物等在加重胰腺的炎症反应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导致多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注意到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引起胰腺坏死的重要因素。

病理变化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理变化的幅度是很大的,其坏死程度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表现为散在性的组织出血坏死;

第二期表现为出血坏死区扩大融合,胰腺肿大,但病变范围局限,胰腺包膜基本完整;

第三期表现为胰包膜破坏,整个胰腺均有出血坏死,并可累及周围组织。

根据坏死的部位和大小尚可分为周围型、中央型、局限型、散在型及弥漫型五种类型。病变部位可仅局限于胰头部或体尾部,也可发展至整个胰腺。

手术方式的选择必须根据坏死范围和深度来决定。一般认为病理变化与致病因素有关,胆源性胰腺炎可能属于轻度水肿或出血坏死型,酗酒者常属于出血坏死型,而外伤性或手术所致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其病理变化常较严重而广泛。

各系统损害

急性胰腺炎的绝大多数病程经过均较平稳,一般很少有并发症发生,而重症急性胰腺炎则几乎都有并发症出现。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常由于以下因素诱发并发症:

①全身血液供应发生障碍;

②产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有害物质,如弹力蛋白酶和磷脂酶A2等胰酶,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质,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细胞因子,氧自由基及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内毒素等;

③各种有害物质随血流释放至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发挥出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网络样致病效应,引起各系统、各器官的损害,严重时甚至造成多系统、多器官损害(MSOF)。

1消化系统变化

无论是轻型胰腺炎或重型胰腺炎,消化系统各脏器均可发生变化,如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黄疸、肠麻痹、肠梗阻、腹膜炎、假性囊肿和腹腔脓肿等,相关资料可见急性胰腺炎词条,本文不再赘述。

2心脏损害

急性胰腺炎时心脏可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轻者仅有心率增快、心律不齐等表现,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及心跳骤停,偶然也可能发生心包炎或心包积液,甚至因心包压塞而致死。

3呼吸系统损害

急性胰腺炎时呼吸系统并发症相当多见,约有70%的急性胰腺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不全表现。急性胰腺炎的呼吸系统病变可能会给治疗带来困难,是急性胰腺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肾脏损害

急性胰腺炎可合并有肾脏损害,但不同病人肾脏损害的程度可不相同,轻者仅出现轻度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异常,重者则可发生致命性的急性肾衰竭(ARF)。严重的肾脏损害被称为胰性肾病,其发生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可达23%,死亡率可达50%。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及时处理肾功能障碍的重要性。

5神经系统变化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由于大量活性蛋白水解酶、磷脂酶A等进入脑内,可损伤脑组织和血管,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候群,此症候群称为胰性脑病。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在一组报道中,胰性脑病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发病率为9.18%(9/98),死亡率达66.7%,胰性脑病在重型病例中的发生率为轻型者的7倍。发生时间多为急性胰腺炎发病后的3~5日,偶可发生于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后的l~2个月。

6血液系统变化

急性胰腺炎可出现多种胰外表现,但血液系统的变化较少。常见的血液系统变化有以下几点:

1.血常规。

2.出、凝血功能。

3.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血症。

4.皮肤瘀斑。

(文章来源节选自网络,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备注:未完待续,更多精彩内容见下期推送。

——End——

看完心动吗?您的支持,我们的动力~

请长按下面图片,选择识别图中







































杭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mmq.com/zlcl/1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