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一旦确诊,约等于宣判死刑10类人
在与胰腺癌抗争15个月后,年6月王磊教授的生命终画上了句点。
恶性程度极高
确诊基本等同于宣布死亡
在我国,每年新发的胰腺癌就有9.5万例,死亡人数更是高达8.5万,发病率几乎等同于病死率。这主要是由于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早期诊断难,一经诊断多已处于中晚期,有手术治疗机会的患者大概只有15%-20%。数据显示,胰腺癌5年生存率仅为6%,且超过半数患者在确诊后6个月内死亡。且有相关机构预测,到年,胰腺癌将成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0类人高发
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遗传基因等多种因素都相关。1.中老年男性多数病人在40-50岁以后发病,男性比女性多见。2.遗传家族史胰腺癌有家族聚集的特点,如果有胰腺癌家族史发病风险会增加3-13倍。3.吸烟吸烟是胰腺癌最明确、最常见、且可控可预防的危险因素。吸烟人群发生胰腺癌的概率大约是不吸烟人群的2倍。
4.嗜酒大量饮用烈性酒,发生胰腺癌的风险会增高。胰腺癌在平时喜欢喝高度数白酒者中更多见,约70%的胰腺癌病人有中等量或大量的饮酒史,平均「酒龄」在10年以上。5.高脂、高蛋白饮食这种「富贵饮食」,容易导致胰腺癌。其中,大量红肉以及肉制品的摄入尤其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生风险。6.肥胖人群肥胖人群胰腺癌发生风险大约是普通人群的2倍,且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越大,发病危险越高。
7.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胰腺癌的概率约为普通人群的1.5-2倍,有10年以上糖尿病史的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会增加50%。另外,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患者,或既往确诊糖尿病,短期出现血糖波动且难以控制者,都需高度警惕胰腺癌发生可能。8.慢性胰腺炎胰腺炎既是胰腺癌发生的风险因素,又是胰腺癌的早期筛查指标。尤其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尤其需要格外留心。9.其他疾病如果本身患有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腔牙周炎、P-J综合征、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20年以上人群,发生胰腺癌风险也会增高。10.特殊职业常暴露于氯化物、甲醛、杀虫剂以及有机氯等致癌物质中的职业,可导致胰腺癌发生风险增加。出现这些症状
需要高度警惕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也没有自身的特点,很容易与胃肠、肝胆等疾病相混淆。
1.首发症状首发症状多为黄疸和上腹痛,疼痛可向肩背部或腰部放射。其次还可出现消瘦、腰背痛、疲乏、腹胀、腹泻、发热等不适。2.不同部位、症状不同另外,胰腺癌的首发症状,也会因肿瘤的发生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1)胰头癌黄疸更多见,逐渐加重;伴皮肤瘙痒,大便呈白陶土色。同时可有食欲不振、乏力、恶心、肝大及转氨酶指标升高,所以常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
(2)胰体癌腹痛更明显,晚上更重,长期存在。(3)全胰癌常表现为腹痛、消瘦、腹部包块、发热等症状。
王磊教授刚出现症状时,仅仅是觉得常常腰痛,感冒也不容易好,所以就没在意。
结果第二年体检,就已经进展到晚期伴肝转移。
连肿瘤学专家都能没引起警惕,可见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是多么容易被忽视。
请治疗手段有限
积极预防是关键
手术是目前治疗胰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但有手术机会的患者并不多,大概只有15%-20%。
更多的患者采用的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所以,想要远离胰腺癌,还是得从预防源头抓起。1.避免危险因素(1)戒烟、控酒;(2)提倡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饮食;(3)多吃禽类、鱼虾类食物,多吃一些「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菜、白菜、萝卜、西兰花等。(4)还要多进行户外有氧活动;积极减肥、控制体重。2.积极筛查肿瘤的早期诊断取决于普查,尤其是对高危人群的普查。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是CA、结合腹部超声、CT、MRI影像学检查。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年筛查1次。而且好的心情也很重要哦!
好物推荐
??????
丹麦原装进口
毕芙丹免疫益生菌
采用毕芙丹公司自主研发的
优质高活性益生菌:
鼠李糖乳杆菌BIFOLAC?GG
动物乳双歧杆菌BL-04
在常温下它们处于休眠状态
但进入到人体内
在温度、湿度、酸度的作用下
可以快速复苏,直达宿主
进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益生菌的作用
独有的FastMelt速溶粉剂型
可在0.8秒内迅速溶于口腔
无需就水,食用方便
味道甜甜的,很好吃~
不仅对于儿童(三岁以上)、成人的
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可以有效提升人体免疫力
还可以有调节情绪的作用哦!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4-6周的益生菌摄入改变了健康女性中控制情绪和感觉加工的脑区的神经活动。
研究人员考虑到肠道菌群对情绪加工的影响以及情绪、记忆和决策之间的联系,推测出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可以影响情绪状态下记忆加工和决策的大脑机制。
为此,设计了一项双盲实验,研究了口服复合益生菌补充剂对健康志愿者大脑功能以及自我报告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该研究结果年6月在线发表在《GutMicrobes》杂志上,这是首次报道补充益生菌同时对健康志愿者的行为、神经和肠道菌群水平上的显著影响。
这一研究提供了多方位的证据表明:补充益生菌及其相关的肠道菌群变化对行为量表评分以及参与情感决策和情绪记忆的脑区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