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技术消化内科成功完成一例毕II式
近日我科成功为一名毕II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行ERCP取石术。
该患者因腹痛、黄疸在我院就诊,诊断考虑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入院后CT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直径约15mm,但患者既往曾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再次开腹手术取石操作难度及术后风险相对较高,而经ERCP取石创伤较小,但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道解剖结构改变,行ERCP取石的难度非常大。经与家属充分沟通,决定为患者进行ERCP术。我科刘诗权教授及内镜团队历时约1小时成功将胆总管结石取出,患者术后第2天即下床活动,大大改善了术后生活质量。
刘诗权教授介绍,毕II式术后ERCP难度主要是:
1、入路之难
由于毕II式术后解剖结构复杂,十二指肠镜需要通过胃肠吻合口进入输入袢,沿输入袢空肠逆行进入十二指肠水平段及降段时,此步骤难度非常大,大部分患者即因十二指肠镜无法到达十二指肠乳头部位而导致手术失败。内镜中心此次摒弃了十二指肠镜,而采用了带有透明帽的胃镜,为“蜀道难”开辟了新的手段。
2、插管之难
由于经空肠逆行进入十二指肠降段,大乳头形态及胆胰管开口与平常ERCP时相反,操作十分不便。相当于一个平常习惯用右手的人突然被迫用左手来做手术,而且还要看着相反的镜面像做手术,这些操作需要十分深厚的功底。此次,插管前“反向塑形”切开刀后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反复碎石后,成功取出胆管结石。
ERCP术因创伤小、恢复快、总体治疗费用较低,目前已成为治疗肝外胆管、胰管疾病的首选方法。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由于迷走神经破坏、胆囊收缩乏力、胆汁潴留等因素,更容易形成胆道结石和胆源性胰腺炎。毕II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ERCP由于解剖结构改变存在插管困难、取石困难及出血穿孔风险大等特点,对ERCP操作者来说都是极具挑战的。我科成功完成这一例高难度ERCP,以期为更多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合并胆胰疾病患者解决临床难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