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疾病的紧急处理临床急诊杂志2
重点推荐
急性胰腺炎是急诊科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常常由局部发展累及全身器官及系统而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在急诊科及时诊断或及早预测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以及并发症的出现非常重要。近年来急性胰腺炎治疗领域逐渐形成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救治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大家对急诊胰腺疾病的认识和重视,《临床急诊杂志》年第3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吴河水教授主导并策划了本期专栏——“胰腺疾病的紧急处理”,并邀约了医院、哈尔滨医院、医院、中医院等胰腺疾病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们为本刊撰稿,精心打造了本期专栏:《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急诊内镜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多学科治疗》《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科术中高出血风险的胰源性门脉高压——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紧急处理策略》《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低氧血症早期氧疗失败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等。相信大家品读后,一定会有所助益。
1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殷涛,吴河水)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胰腺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胰管出口排空不畅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生的重要原因,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道感染、异常的Oddi括约肌痉挛、十二指肠乳头压迫、狭窄、胆胰汇合部异常等。胆源性胰腺炎发病率高,病因及临床分型较多且复杂,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需要充分重视胆源性胰腺炎的分型,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病情选取合适的处理方式。
2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急诊内镜治疗(吕农华,何文华)
本文重点介绍消化内镜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紧急治疗中的应用。当前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已进入一个多学科协作和微创治疗的时代,消化内镜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胆源性胰腺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急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内镜诊断和止血,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和继发感染的内镜引流和(或)清创术,已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救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3
急性胰腺炎的多学科治疗(钟浩亮,孙备)
胰腺炎多学科治(MDT)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对医院学科实力、专家团队、管理水平等都有较高要求,还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要让MDT真正取得1+12的效果,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单纯学科间合作,更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地把患者健康放在首位。“治病救人”而不是仅仅“治疗病变”,通过MDT诊疗模式促使胰腺炎的诊治变得更加精准化、高效化及人性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科术中高出血风险的胰源性门脉高压——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李昂芝,李懋,熊俊杰,等)
脾切除术是治疗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的标准术式之一,但合并胰源性门脉高压时的脾切除术风险极大,发生术中大出血的风险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根据前期的治疗经验,针对可能的术中高出血风险胰源性门脉高压患者,先行脾动脉栓塞术,24h内再行脾切除术,效果良好。对于需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胰源性门脉高压患者而言,尤其是可能存在术中高出血风险及发生消化道出血而难以耐受直接手术的患者而言,联合术前介入脾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时间,使患者获益。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紧急处理策略(张涛,郭诗翔,杨佳丽,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一种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外科手术,经典的Whipple手术以及各种改进型已成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较高的围手术期病死率,阻碍了这种手术的推广。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围手术期护理和并发症管理的规范化,PD术后病死率已经下降到5%以下。但整个P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仍然在30%~6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成本。术前准确评估以及标准化的手术流程可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积极、合理、有效的并发症处理对于改善患者短期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参照国内外文献报道,主要结合我中心的临床治疗经验,对PD术后并发症的紧急处理策略做一介绍。
6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低氧血症早期氧疗失败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陶缘发,付朝晖)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凶险,伴有持续性器官功能障碍,并发症和病死率高。SAP病程早期,肺脏受累较为常见,导致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对于SAP合并低氧血症患者,临床上常给予氧疗,部分患者需升级为无创正压通气,甚至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近年来,新型氧疗技术-经鼻高流量氧疗(HFNO)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呼吸衰竭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尚不能确定该技术在SAP合并低氧血症患者中能否取得相似的疗效。而因HFNO造成的气管插管延迟,可增加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索SAP合并低氧血症患者氧疗失败的危险因素,以期避免不必要的气管插管延迟,改善预后。
全部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