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胆源性胰腺炎 > 饮食健康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指胃肠黏膜发生的炎性缺损,通常与胃液的胃酸和消化作用有关。消化性溃疡可发生于胃、十二指肠、食管-胃吻合口、胃-空肠吻合口或附近,含有胃黏膜的Meckel强室等,因常发生于胃、十二指肠,故又称为胃—十二指肠溃疡。PU是一种全球性常见病,男性多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估计约有10%的人其一生中患过本病。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为3:10DU多见于青壮年,GU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上腹痛,性质可有钝痛、灼痛、胀痛、剧痛、饥饿样不适。特点:①慢性过程,可达数年或10余年;②反复或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为数周或数个月,发作有季节性,典型者多在季节变化时发生,如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③部分病人有与进餐相关的节律性上腹痛,餐后痛多见于GU,饥饿痛或夜间痛、进餐缓解多见于DU;④腹痛可被抑酸或抗酸剂缓解。部分患者仅有上腹胀、上腹部不适、厌食、暖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还有一类无症状性溃疡,这些病人无腹痛或消化不良症状,而以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长期服用NSAlDs病人及老年人多见。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因为空腔内脏的疼痛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准确反映溃疡所在解剖位置。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病因幽门螺杆菌、药物、遗传、大量饮酒、长期吸烟等,其中幽门螺杆菌、药物较为多见!幽门螺杆菌(Hp)是PU的重要致病因素。DU病人的Hp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但有的DU人群Hp阳性率约为50%,GU的Hp阳性率为60%-90%。另一方面,Hp阳性率高的人群,PU的患病率也较高。根除Hp有助于PU的愈合及显著降低溃疡复发。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等药物的病人易于发生PU。其中NSAIDs是导致PU的最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有5%-30%的病人可发生内镜下溃疡。并发症一、出血PU是上消化道出血中最常见的病因。在我国,约占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因的50%-70%,DU较GU多见。当PU侵蚀周围或深处的血管,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出血。轻者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黑便,重者出现大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暗红色血便。PU病人的慢性腹痛在出血后常减轻。二、穿孔当溃疡穿透胃、十二指肠壁时,发生穿孔。1/3-1/2的穿孔与服用NSAIDs有关,多数是老年病人,穿孔前可以没有症状。三、幽门梗阻有上腹胀痛,餐后加重,呕吐后腹痛可稍缓解,呕吐物可为宿食;严重呕吐可致失水,低氯、低钾性碱中毒;体重下降、营养不良。体检可见胃蠕动波及闻及振水声等。多由DU或幽门管溃疡反复发作所致,炎性水肿和幽门平滑肌痊孪所致暂时梗阻可因药物治疗、溃疡愈合而缓解;严重瘢痕或与周围组织粘连、恶变引起胃流出道狭窄或变形,表现为持续性梗阻。四、癌变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时间长的GU癌变风险高。DU一般不发生癌变。检查及治疗:如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请及时消化内科就诊!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团队高春燕主任医师消化内科副主任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省保健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消化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交大二附院进修;临床工作23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国家级课题1项,获得省级专利1项。专业擅长: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肝硬化、功能性胃肠病及其他食管、胃、肠、肝、胰腺等多发病、疑难疾病的诊治;胃、单人结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息肉、腺瘤、早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平滑肌瘤等肿物切除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狭窄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空肠营养管内镜下放置术、EMR术、ESD术、胃柿石碎石术、内镜下止血术、尼龙绳联合EMR巨大良性肿瘤切除术、Barrett食管氩气刀治疗术等内镜诊疗技术。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mmq.com/ysjk/11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