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胆源性胰腺炎 > 饮食健康

开学季秋季常见传染病预防

三伏天过酷暑渐消

朝露夕拾凉秋渐进

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管理

秋季常见传染病不容忽视

肠道传染病

1.细菌性痢疾: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急,畏寒、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排便数十次,量少。常伴肠鸣音亢进和下腹痛。一般病程10~14天。

2.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3.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所进食物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或食物含有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根据病因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以上3种疾病,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病菌随粪便、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的水、食物(蔬菜、瓜果、水产品、奶制品)或其它生活用品,再经口食入而传播。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感染和传播的重要因素。病人或肠道传染病带菌者是传染源。

4.轮状病毒肠炎又名“秋季腹泻”,多发生于天气较寒冷的秋冬季节,其传染性强,多发于6月~2岁的孩子,通过空气传播和粪口传播。轮状病毒肠炎大部分表现为突然发烧、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是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水分多,偶尔有粘液,没有腥臭味,没有血丝,每天3~10次不等。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手足口病

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

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至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肿胀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爆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临床表现为:

①潜伏期很短,接触传染源后2小时~48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②自觉眼不适感1-2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明显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

③眼分泌物初为水样、浆液性,重者带淡红血色,继而为粘液性。睑结膜、穹隆部有时见滤泡,偶有伪膜形成。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等症状。

猩红热

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都是传染源。传播途径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玩具、毛巾、书、衣被等间接传播。临床表现为:

①发热、头痛、咽部疼痛、颈前淋巴肿大。

②发热24小时出现皮疹,由中耳、颈部蔓延至躯干及四肢,24小时内遍布全身。皮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猩红色小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面部潮红,可见"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家庭预防措施

1.做好个人卫生清洁,特别注意手部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认真清洁双手,可以使用适量的洗手液等清洁用品清洗双手15秒;

2.注意饮水饮食的卫生问题,最好不要吃隔夜的饭菜,或者一定要将饭菜做好保鲜的工作,彻底加热之后才能食用。每天的饮食最好可以以新鲜的食材为主,每天购买更佳;

3.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另外还需要注意驱蚊、防螨的工作。家里有积水的地方要及时的清洁干净,花瓶、花盆等地方积水要定期更换。房间寝具要注意定期更换清洁,防止螨虫滋生,造成感染。做好家居的清洁卫生,注意生活环境和空气流通,防止病毒在空气中传播;

5.配合晨检老师做好晨检工作,在家时密切观察幼儿,发现不适,即送医检查;

6.做好个人防护,出门戴口罩,不去人口密集的地方;

7.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图文整理:贾燕

排版编辑:吴星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mmq.com/ysjk/116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