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胆源性胰腺炎 > 预防知识

广州海珠区群众文化再掀高潮永不闭幕的珠水

广州海珠区群众文化再掀高潮 永不闭幕的珠水文化舞台

曾一度创作出很多全国大众文化艺术精品的海珠区最近又有新动作。广州海珠区区委、区政府决定,7月1日,为迎接党的生日及庆祝广州申亚成功,将由海珠区和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海印文化广场的“周末大家乐患白癜风可以要孩子吗”大众文化活动,同时,这1活动将成为海印文化广场大众文化活动系列的开幕礼―――以后每个周末,海印文化广场都将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众文化活动,争取将其打造成珠水边永不闭幕的群众文化舞台。

海珠区文化局的区志明局长谈及“周末大家乐”的时候充满了豪情。他说,海珠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区,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打造出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无疑是为这颗“海上明珠”添光增彩。

《哈罗,靓姨》

《新娘借官》

海印文化广场大家都来“周周乐”

目的:

让普罗大众看到电视外的文娱

海印文化广场位于滨江东路的海印公园内,2003年,由海珠区政府耗资400万元建造成免费对市民开放的江边绿化广场,还特别设计了一个中心舞台,自7月1日起,这里将变得热闹非凡,当日下午4时~6时,以申亚和庆祝党的生日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就将上演,有武术《男儿当自强》、有欢快的《少儿课间操》、喜庆的《秧歌》、《腰鼓》等,乃至还有即兴的字画挥毫,表演的都是由海珠区文化馆组织的业余队员,而观众,则是任何一个走进公园的游客。

为何要组织这样的活动?区局长说,主要有几个目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文化的需求也愈来愈高。而不同的大众需要不同的文化活动,对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来讲,剧院艺术是他们所消费不起的,除电视以外,他们几乎没有甚么娱乐活动,组织这样的活动,就是要让他们看到电视以外的文娱。另外,老百姓都是喜欢热烈,喜欢表演的,这类有组织的活动,可以让他们去表演,并在表演中欢聚,感受到太平盛世的平和和欢乐。区局长还说,我们一直都在提群众文化,这个概念,不但仅是获奖和精品,而是要将文化艺术活动真正地送到大众当中,送到社区去。海印文化正好有这样一个平台,就给群众文化提供了空间和场地。

如何在一个能够容纳近千人的露天广场上保持秩序和保证安全,成了一个不能不面临的问题。

区局长说,在安全保障问题上,他们会安排相应的保安来保持秩序。但更重要的是,广场是一个开放的场所,他希望大众能够自由来往。文艺活动本身就是陶冶情操的,他相信每一名观众都会遭到感染,同时,在每一次活动之前,主办方会以恰当的语言教育或以录相片断的方式来引导大众。海珠区区委、区政府组织活动的目的,还有一层深意,就是希望能够使其构成一个基本的文明教育基地,通过文化活动的举行,陶冶大众的情操,品德教育也会渐渐渗透进去。

延续:

群众文化每周都换新花样

7月1日的表演只是一个序幕,海珠区区委、区政府成心将这一活动延续下去,打造成海珠区群众文化的新品牌―――周末大家乐。但一个延续的品牌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节目能否保证,对这一点,区局长及活动承办方海珠区文化馆的负责人吴桂纺和陈玉英都说,这不是问题。据海珠区文化馆副馆长陈玉英介绍,海珠区有80多个群众文化社团,他们的覆盖面从私伙局、舞狮、棋类、字画1直到舞蹈、音乐、武术、古筝、古琴,每周提供情势不同、内容丰富的综艺活动完全不是问题。而在活动组织方面,海珠区文化馆有着丰富的经验,多年来,只有16个人的海珠区文化馆已习惯了管理和组织工作,除去平常的排练和表演以外,文化馆七八十个培训项目、两三千人的生源管理也使得他们能够在各种大型活动中都游刃有余。

区局长说,他们提倡群众文化一定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所以假想就是每周都换花样。在时间安排上,则是一周白天,一周晚上轮番着来。固然,这些目前还只是假想阶段,在活动进行的进程中,点子应当还会愈来愈多。

不过对这样的活动来讲,资金张罗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总投资大约需要40余万元。目前政府初步投资10万元,但接下来,他们也会斟酌向社会筹集资金,同时在演出本钱上尽可能下降,“作为政府的文化部门,为了大众,为了文化,我们义不容辞,再困难都会进行下去的。”

《人鸟情》

《老火靓汤》

精品意识成最大特点

当走进海珠区大众文化馆的时候,几近迷失在它繁复的宫殿里―――刚从琴房转身,就走进了陶艺馆的制陶作坊;迎面1堵墙上,美术班孩子们充满了想象力的图画作品刚刚将你带进色彩斑斓的空间,奥数培训班孩子们的考卷又将你拉回了理智和逻辑的世界……

这一切,恰如后来见到文化馆的副馆长陈玉英时她所说的,由于领导的重视,海珠区的大众文化馆的办公条件是全省最好的。

副馆长陈玉英的办公室中挂着精致装裱的玻璃画框,里面是她编导的在全国和全省获奖的舞蹈节目《老火靓汤》、《哈罗,靓姨》、《人鸟情》的摄影照片,这位从云南歌舞团下到大众文化馆的佤族专业演员在广州已整整十年,谈到海珠区群众文化的特点时,她微笑着说:“精品意识!”

早在广州的其他区的群众文化还停留在传统自娱自乐方式上的时候,由陈玉英和辜文编舞的女子群舞《老火靓汤》就取得了群众文化最高奖项―――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类的金奖;紧接着2001年,由徐彬编剧的海珠区文化馆的民歌小戏粤曲弹唱《新娘借官》又取得了第十一届群星奖曲艺类的金奖;而2002年,首届全国老年文艺调北京哪里治白癜风好演上,由陈玉英编导的舞蹈《哈罗,靓姨》又取得了金奖,这出广东省舞蹈类唯一的金奖舞蹈还进京为中央领导演出,尔后也一直活跃在各个社区和其他大众文艺活动中。另外,一样由陈玉英编导的舞蹈《人鸟情》还取得了广东省第二届大众音乐舞蹈花会的金奖,这也是广州市唯一的金奖舞蹈;而在第七届羊城粤剧大联展中,海珠粤剧中心的粤剧《花田错会》也取得了一等奖……最早建立的精品意识将海珠区的群众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陈玉英说,由于体制缘由,致使了专业人员大量涌入到群众文化中,所以群众文化跟专业艺术相比,也是绝不逊色的。作为群众文化的组织者,需要组织、编导、策划,由因而业余团体,演员们都来自不同单位,《老火靓汤》的12位演员分别是大学生、中学生、幼儿园教师,《哈罗,靓姨》中最大的舞者王阿姨已70岁了,精力和时间上的限制都很大,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她们仍然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容易。

在海珠区的群众文化演出中,少儿也是主力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mmq.com/yfzz/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