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胆源性胰腺炎 > 预防知识

15腹泻误区真要命

腹泻就是排便次数多吗?

一提到腹泻,大家眼前都会浮现出一天冲进厕所无数次的情景。但实际上,腹泻几乎与排便的次数无关,即使一天只排便1次,如果大便呈泥状或水状,就是腹泻。有些菌痢病人,特别是儿童,没有腹泻症状,却表现为高烧、嗜睡、面色苍白、抽搐、血压下降等症状,通过粪便化验才证实是患了菌痢。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腹泻的发生机理很复杂,与肠内水分吸收过少或分泌过多、肠黏膜的功能障碍、有效吸收面积缩小、黏膜和血管的通透性改变、肠内容物及分解产物使渗透压增高、消化不完全,以及肠蠕动过快等因素密切相关,具体病因不同,表现症状也有所不同。

1.急性腹泻

急性感染性腹泻

1)细菌:致病性大肠及细菌中毒性,如沙门氏菌、霍乱。

2)病毒:轮状病毒、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等。

3)寄生虫:阿米巴。

急性中毒性腹泻

1)植物:毒蕈。

2)动物:河豚。

其他

1)变态反应:过敏性化学物、有机磷等。

2)内分泌慢性肾皮质功能衰退。

3)药物:如利血平。

2.慢性腹泻

消化系统疾病

1)肠源性:细菌、原虫、感染、肿瘤。

2)胃源性:慢性萎缩性胃炎。

3)胰原性:胰腺炎。

4)胆源性:肝硬化等。

全身性疾病

1)内分泌。

2)药物副作用。

3)神经官能症。

4)其他:如尿毒症等。

腹泻只是小问题吗?

对于腹泻,许多人都不重视,而仅仅视其为平常的拉肚子,只是个“常见的小病”。

益生小精灵Oligo可不这么认为。它希望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腹泻,因为,“常见的小病”有时也会要人命的,尤其是对老人和儿童来说。

严重的腹泻可引起脱水和身体电解质紊乱;长期腹泻不仅会使营养不良,还会使患者变得神经质,不敢随便吃东西,导致营养更加不足,延缓了治愈时间。不少人因为长年累月腹泻,还会导致体重减轻或贫血等“二次灾害”。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万儿童死于腹泻病,其中大部分为慢性腹泻。慢性腹泻常常导致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死亡率可达20%。

腹泻的危害主要有:

贫血:因为消化吸收的妨碍,蛋白质及其他造血原料的吸收减少,可引起贫血,出现指甲、手掌、皮肤等处颜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贫血症状,甚至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脱水:腹泻时大量水分丧失,会使人体处于脱水状态,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并堵塞血管,可引起严重的心律紊乱,引发其他疾病。

营养不良:腹泻时,人体对营养的吸收产生严重障碍,能量供给不足,使人感到头昏眼花、口干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气短,甚至出现营养不良表现等。

维生素缺乏:长期腹泻可直接影响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引起维生素的缺乏。有些人腹泻日久后出现皮肤、头发干燥,头发失去正常光泽或脱落,产生早秃现象,这是缺乏维生素A所致。

酸中毒:身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其余的废物需要经过水的运送,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脱水时尿量因机体内水分损失而减少,甚至无尿,这就会使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减少,而在体内蓄积,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

研究表明,腹泻是全世界5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亡原因。根据美国《商业周刊》的一篇报道所说,仅年全球因腹泻而死亡的人数就多达万。

在我国,每年约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儿童患病更高达2.95亿人次。

腹泻就该吃黄连素吗?

黄连素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但益生小精灵Oligo提醒我们,一有腹泻就吃黄连素是错误的,这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和耐药性的产生。

对于与细菌无关的腹泻,黄连素毫无作用!目前,大多数城市人,尤其是学生、公务员、企业高层管理者等发生腹泻的越来越多,原因无非是情绪波动、旅途劳累、饮食不洁、食物过敏、着凉、精神紧张、生活习惯改变等。这种腹泻与细菌和炎症无关,吃黄连素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可能导致腹泻更加严重。所以,Oligo叮嘱我们,当腹泻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腹泻的原因,对症下药。

一遇腹泻就该吃止泻药吗?

许多人一旦发生腹泻,就急忙服用止泻药。因为在一般人看来,腹泻止泻,天经地义。但正是这种“天经地义”的想法,往往会带来很多危害。

不信?我们的益生小精灵Oligo又请了专家来解释:一拉肚子就用止泻药是不对的;过早服用止泻药,或者是止泻药服用不当,反而会延误病情,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正常情况下,消化系统自己的消化道细胞会分泌7~10升的消化液,来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排出去的大便只含有小部分的水分,大部分在消化过程中被吸收。分泌和吸收在这个消化过程中是平衡的。如果有外界的因素打乱了这种平衡,消化液分泌过于旺盛,或水分吸收不进去而排出多了,就腹泻了。腹泻时,肠蠕动增快、肠黏膜渗出、分泌增加、肠道内菌群失调,如果腹泻的病因还没有找到,还没有对症下药地进行治疗,一开始就把排泄的通道给堵了,而肠道消化液还在分泌过程当中,一定会造成严重后果。

在没有经过针对病因的治疗时,腹泻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一种保护机制,它把一些坏死的细胞等毒素排了出去。如果这些毒素排不出去,而是吸收进入体内,就会有全身的症状和中毒的症状;如果再排不出去的话,会带来梗阻的严重后果。

如果是腹部受凉、大量喝冷饮、刺激性饮食和食物过敏等原因导致的腹泻,对于抵抗力比较强的人,排出去两次自己就会好,也可以不用药;但是,对于老年人和孩子,如果有些脱水症状,医生会考虑用药,不过,必须要观察确定用药没有问题,试着用。对于非感染类的腹泻,如果没有脓血便,没有全身发烧,可以适当用止泻药。

腹泻疼痛就该吃止痛药缓解吗?

许多人发生腹泻疼痛,就会服用止痛药止痛。可是,盲目服用止痛药,虽然会把症状止住,但会掩盖病情。止痛后,不让肠道蠕动,会导致肠壁整个蠕动功能的瘫痪。如果是阑尾炎,上吐下泻,吃了止痛药,掩盖病情,可能会导致穿孔或更严重的后果。

现代医学在临床上治疗腹痛有一个原则:病因没明确时不能使用止痛药,以避免掩盖病情。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止痛药不外乎两种:

一种是减热镇痛药。减热镇痛药一般常用的就是扑热息痛,这类药在正常情况下会对胃黏膜有损害作用,如果是在胃肠道黏膜有炎症的时候服用这种药,会加重病变,使腹泻加重。

另一种是解痉止痛药,就是常用的阿脱品、干切片等。这类药通过使肌肉松弛达到止痛的效果,但是肌肉一松弛,肠道的蠕动减慢,会使毒素和细菌的排泄受到抑制,使病情慢性化。

医院前实在难以忍受腹痛,可以用热敷起到止痛的作用。

腹泻时该多喝水补充丢失的水分吗?

许多人一旦发生腹泻就大量喝白开水,以为这样可以补充腹泻导致的体内水分流失。益生小精灵Oligo提醒我们,腹泻时盲目多喝水也是不对的。

专家认为,补充水分很必要,但有原则:应补充含有电解质和营养成分的水。大量补单纯的水,容易导致水中毒,即血液循环里进不到水,水跑到细胞里,造成细胞的进一步水肿,甚至出现肾功能不全和肾衰竭。人体的体液始终伴随着电解质,电解质就是维持平常活动的一些阳性离子,比如钾、钠、氯等。

因此,腹泻时该喝水,但是不能喝白开水。病人可以口服盐液:毫升水加一平勺的盐,加四满勺白糖;或毫升的米汤,加上1.5克盐。这样就可以在补水的同时,又补充了身体所需要的电解质。如果是较严重的脱水,比如伴有头晕、皮肤干燥等,医院里打点滴。

腹泻时该少吃吗?

还有人在腹泻时少吃,腹泻后就多吃。益生小精灵Oligo提醒,这是很不科学的吃法。

消化科医学专家告诉我们,腹泻病人一定要坚持进食,否则会造成营养不良,更不利于腹泻的恢复和受伤的胃肠道黏膜恢复正常。况且,腹泻病人消化功能、胃肠道的蠕动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坚持进食对维持消化道的功能有很多好处。

下面是腹泻期间进食方式的建议:

腹泻早期宜进清淡流食,如米汤加少许蔬菜。

腹泻中期症状好转后宜进半流食,如清淡面条。

少食甜食、牛奶。

要少吃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以免增加肠道负担,加重肠功能紊乱;禁吃油炸食物及生硬刺激性食物,禁止饮酒,多饮水;忌食生冷食物、大蒜。

大蒜能够起到杀菌作用,但有很强的刺激性,会刺激肠道,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致使更多的组织液涌入肠内,从而使腹泻愈加严重。记住:吃大蒜能预防腹泻但不能治疗腹泻!

当治疗腹泻停药时,只是急性的炎症消退,胃肠道功能仍需恢复7~10天时间,此时也不能大吃大喝,否则会导致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进而造成消化不良、胀气、再次腹泻等。

小儿腹泻该禁食吗?

有些家长一看见孩子腹泻就认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聪明地让孩子禁食。殊不知,腹泻期间禁食,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加重体内脱水程度。

孩子在腹泻期间必须进食。婴儿应照常吃奶,大些的孩子可吃些易于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鱼末、肉末、蔬菜、水果等。在腹泻好了,胃肠功能复原后的半个月内,还应每天给孩子加一餐,以弥补腹泻期间损失的营养。

小儿腹泻大多起病很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而水是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年龄愈小,水分占体重的比例愈大。患儿丢失相当于体重5%的水分,即可出现脱水症状;超过15%就会出现抽搐、昏迷,危及生命。只有早期预防并及时纠正脱水,才能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我们可爱的益生小精灵Oligo从专家那儿学到了一种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的口服补液疗法,家长不妨试一试:

在毫升开水中,加入20克白糖和1.75克食盐,做成口服补液。由于腹泻的孩子对液体的需求量比平时增加,所以在一开始时就要鼓励孩子多饮。2岁以下的孩子每次腹泻后可补充口服补液50~毫升,每天的摄入量不少于毫升;2岁以上的孩子可尽量多饮,每天毫升甚至更多,以预防脱水。若是孩子已经出现脱水症状,前4个小时补充的液体量为小儿体重×75,以后则按照预防脱水的方法补充。若服用口服补液后症状没有好转,出现精神萎靡、发烧、频繁呕吐、水样大便,甚至便中带有脓血,医院就诊,但在途中仍应不断补充口服补液。

在进行口服补液治疗时,还可以用一些保护肠道黏膜的药物。不过,Oligo叮嘱我们,如果症状严重的话,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家长切不可动辄就用抗生素,因为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衡,并进一步加重腹泻。

《肠道生活好管家》明日内容预告,敬请期待:

当心“常识”成陷阱

1-6不识细菌很难办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的预防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mmq.com/yfzz/4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