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不难胰腺癌怎么治太乙堂抓住一个关
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会员、医院名誉院长、中医肿瘤名家戴春海主任指出,中医治疗胰腺癌要抓住一个关键时机,就是术后中医药要马上介入。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导致早期诊断困难,到了出现腹痛、黄疸、纳差、消瘦等症状时,基本已经到了晚期、丧失了手术根治机会。
中期肿瘤虽然可以手术,但预后较差,术后5年生存率也比较低。胰腺癌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单药化疗不敏感,联合化疗虽然能增加近期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药物毒性,而且放疗在缓解患者癌性疼痛方面,作用有限。凡此种种,使得胰腺癌成了令人谈之色变的“癌症之王”。
中医配合西医进行辅助性治疗胰腺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实现带瘤生存目标。医院戴主任指出,中医治疗胰腺癌注意三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术后中医药要马上介入,这样才能获得良效。
术后中医药应立即介入戴春海主任认为,手术切除肿瘤时,会使患者气血受损。所以胰腺癌患者术后应立即接受中医药治疗、调理。
此时使用中医药进行调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饮食与睡眠状况,增强患者的体质,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来达到抑制隐形癌细胞的目的,进而防止胰腺癌的复发和转移。
“即便是早期胰腺癌患者,在术后同样需要中医药的辅助治疗。”戴春海主任强调说:“对于癌症患者尤其是胰腺癌患者来说,手术成功并不能等同于完全治愈。因为手术很难百分百杀死癌细胞,可能会有极少数肉眼看不见的癌细胞从手术刀下逃逸,成为潜藏的隐性癌细胞,而且这些癌细胞是影像学无法检测到的。由于手术损伤了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正气衰弱,抵御外在侵害的能力下降,所以这些隐形癌细胞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反攻倒算;而中医药调理可以通过恢复正气、增强免疫功能,来获得自身抗癌能力,抑制肿瘤复发与转移。”放化疗期间应重视健脾养胃
放、化疗除了会使胰腺癌患者出现人体骨髓造血功能下降、炎症和纤维化等副作用以外,还会引发严重的胃肠道的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脱发等。
戴春海主任提醒说,此时采用中医药进行健脾养胃、降逆止呕、益气生血、补益肝肾等辅助治疗,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可较好地缓解放、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确保放、化疗顺利进行,并增加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在审证求因基础上辨证分型戴春海主任认为,中医治疗胰腺癌首先应注重审证求因,对患者症状、体征、肝脏功能的阴阳虚实,所采用的西医治疗手段、不同的治疗阶段以及患者体内正邪力量对比情况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进行辨证分型治疗。
1、气血瘀滞证:治宜行气活血,化瘀软坚。
此类患者症状以腹痛为主,常见腹上区出现持续性疼痛,常累及腰背;胸腹胀满,恶心呕吐或呃逆,食少纳呆,口干口苦,形体消瘦,腹部可扪及包块;舌质淡红、暗红或青紫等。
2、湿热郁阻证:治宜清热祛湿,利胆解毒。
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包括:脘腹胀闷或疼痛,口苦、身目俱黄,大便秘结或溏薄,小便短赤,消瘦,发热,舌质红,舌苔黄腻。
3、气虚湿阻证:治宜益气化湿,健脾软坚。
此型多见于老年患者、体弱多病者以及胰腺癌晚期或手术后转移者。临床常见乏力消瘦,身目发黄,色泽晦暗,脘腹闷胀,恶呕纳呆,上腹疼痛,大便溏薄,可有下肢浮肿或腹水,腹部可触及包块。
4、阴虚热毒证:治宜养阴生津,泻火解毒。
此类患者多因素体阴虚之人,阴虚火旺,火郁日久成毒,瘀毒内生,毒聚成块而发病。临床证状有低热不退,消瘦神疲,烦躁失眠,食少纳呆,腹部闷痛,大便干,小便黄等等。
临床实践证明,胰腺癌中医药辅助配合治疗注重以上三点,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帮助患者实现与瘤共存的心愿。
戴春海——“能治病会留人”的肿瘤名医
戴春海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曾执诊医院,长期从事良、恶性肿瘤及各种疑难病的中医诊疗。作为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会员、医院名誉院长,戴春海在中医癌症治疗上拥有很高的临证技巧,熟识千味中药药性及药方配伍,方药功夫扎实,辨证独到,疗效独特。
擅长运用医院创新性的“扶正祛邪?抗癌消瘤疗法”治疗多种肿瘤如胰腺癌、肝癌、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胰腺癌、骨癌、脑瘤等,尤其针对肿瘤康复治疗有精深造诣。
善于针对每个患者病因、病情制定个性化专属诊疗方案,通过辨证、辨病有机结合减轻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和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周期。
在中晚期肿瘤治疗方面,以配方精当、收放自由、存活率高而闻名业内,被誉为“能治癌、会留人”的肿瘤名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