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胆源性胰腺炎 > 临床表现

胃肠功能凝血功能胰腺功能风湿病其

      胃肠功能测定项目      胃蛋白酶原

项目名称:胃蛋白酶原

项目名称:胃蛋白酶原

英文缩写:

所属类别:

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其生化性质和免疫原性将其分成2个亚群,1-5组分的免疫原性相同,称为胃蛋白酶原I,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组分6和7被称为胃蛋白酶原II,除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外,贲门腺和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颈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也能产生胃蛋白酶原II。血清PG水平反映了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PGI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针,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PGI降低;PG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相对于胃窦粘膜),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胃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值有关;PGI/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因此,联合测定PGI和PGII比值可起到胃底腺粘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通过其血清测量值的不同,在各胃部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价值。胃蛋白酶原(PG)对胃部疾病的发展历程,一般可表述为: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及其它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和筛选作用。

影响因素:

          凝血功能测定项目          D-二聚体

项目名称:D-二聚体

英文缩写:DDR

所属类别:凝血

参考范围:0-0.55mg/L

临床意义: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Fib)的特异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中的一个特征性产物,在深静脉血栓、弥撒性血管内凝血、心肌梗死、重症肝炎、肿瘤等疾病中增高,在妊娠、手术后也不同程度的增高。也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的观察指标,是继发性纤溶的可靠标志,用来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

影响因素:

以下物质的浓度在下表列出的浓度以上时会对的INNOVANCE*D-Dimer方法的检测产生干扰:甘油三酯(mg/dL)溶血(mg/dl)黄疸(60mg/dL)。病人样本可能含有异嗜性抗体,会在免疫性检测中起反应的从而导致假性的升高或降低的结果。这种检测方法在设计时尽量降低嗜异性抗体的干扰。然而,不可能保证从病人的标本中将所有的干扰完全排除。具有隐匿性/微小肺栓塞或远端末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的INNOVANCE*D-Dimer的检测结果有可能是正常的。

          纤维蛋白原

项目名称:纤维蛋白原

英文缩写:Fbg

所属类别:凝血

参考范围:2.-4.g/L

临床意义:

Fbg减少见于:先天性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严重肝脏疾病、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DIC、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新生儿及早产儿、某些产科意外、恶性肿瘤等。

Fbg增高见于:纤维蛋白原增高往往与急性期反应蛋白同时增高,如肺炎、风湿热、结核、败血症等细菌感染。还见于尿毒症、肾病、妊娠、月经期、代偿性DIC,脑血栓、心肌梗塞,恶性肿瘤、手术及放疗后。

影响因素:严重脂血、黄疸、溶血将干扰纤维蛋白原的准确性。以下物质不会对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产生干扰:60mg/dL的胆红素、mg/dL的游离血红蛋白、mg/dL的甘油三脂、0.4U/dL的低分子量肝素。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项目名称: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英文缩写:FDP

所属类别:凝血

参考范围:0-5mg/L

临床意义:原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含量可明显增高。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肺栓塞、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恶性肿瘤,心、肝、肾疾病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等所致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含量增高。

在DIC晚期当3P试验为阴性时,FDP含量增高对诊断DIC有重要意义。如与尿FDP配合,还可以对某些肾脏病变做出判断,如血FDP上升、尿FDP也上升,则提示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和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影响因素:

正常血浆中肝素浓度超过0.6U/ml,会产生异常结果。

剧烈运动、妊娠中后期等生理情况下会出现较慢的FDP升高。

选择抗凝剂(如草酸盐代替枸橼酸盐)和标本状况(如溶血、脂血、注射用药)也可影响结果。

当待检样本中:胆红素≤20mg/dL;血红蛋白≤mg/dL;乳糜≤0FTU(福尔马肼浊度);类风湿因子≤IU/mL时检验结果不会受到影响。

          胰腺功能测定项目          α-淀粉酶

项目名称:α-淀粉酶

英文缩写:AMY

所属类别:胰腺功能

参考范围:28-U/L

临床意义:

血清(尿)AMY活性是诊断胰腺疾病的重要指标。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的AMY显著升高。急性胰腺炎发病后8~12小时,血清AMY即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2~5d恢复正常。如超过U,即有诊断意义,达U应怀疑此病。尿AMY于急性胰腺炎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也比血清AMY慢,所以在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后期测定尿AMY更有价值。

急性阑尾炎、腹膜炎、肠梗阻、肾功能不全、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病穿孔以及吗啡注射后等均可使AMY升高,但常低于U。

AMY降低见于肝硬化、肝癌及个别坏死性胰腺炎。

影响因素:

1.口服避孕药、磺胺、噻嗪利尿药、氨甲酰、甲基胆碱、可待因、吗啡、麻醉药、止痛药等可使测定结果偏高。

2.草酸盐、枸橼酸盐、依他酸二钠(EDTANa2)及氟化钠等抗凝剂可抑制AMY活性,使测定结果偏低。肝素对AMY无抑制作用。

3.唾液含高浓度淀粉酶,须防止带入。

          脂肪酶

项目名称:脂肪酶

英文缩写:LPS

所属类别:胰腺功能

参考范围:比浊法:36~16OU/L(37℃)。耦联酶法:7~58U/L(37℃)。

临床意义:

脂肪酶(LPS)又称三酰甘油脂酰水解酶或三酰甘油酶,是胰腺外分泌酶。血清中LPS主要来自胰腺,少量来自胃肠黏膜。

正常人血清LPS含量极少,但在急性胰腺炎时,2~12h血清LPS显著升高,24h至峰值,至48~72h可恢复正常,但随后又可持续升高8~15d。由于血清LPS在急性胰腺炎时活性升高的时间早,上升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故其诊断价值优于淀粉酶(AMY)。临床观察发现,凡血清AMY升高的病例,其LPS均升高;而LPS升高者AMY不一定升高,约有2/3AMY正常的胰腺炎患者,其LPS正常;非胰腺炎的急腹症有血清AMY升高,而LPS不升高。

酗酒、酒精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肝胆疾患等血清LPS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影响因素:

1.测定标本可用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但不能用依他酸(ED-TA)抗凝的血浆,因对测试有干扰。

2.抽血后4h内分离血清或血浆,20~25℃可稳定24h,4℃可稳定5d。

3.胆红素可增加此酶活性,故黄疸标本可使测定结果偏高。

4.血红蛋白可抑制脂肪酶活性,故溶血标本可使测定结果降低。

          风湿病测定项目          抗链球菌溶血素‘0’

项目名称:抗链球菌溶血素‘0’

英文缩写:ASO

所属类别:自身免疫

参考范围:0-IU/mL

临床意义:

链球菌代谢物的特异性抗体的免疫化学检测可以为有关过去发生的链球菌感染(风湿热,猩红热,扁桃腺炎,血管球性肾炎,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固然在某些地区风湿热已经变得比较罕见;在轻度或亚临床状态下的增加需要通过血清学方法的手段提供更加详尽的相应评价。在对各种链球菌胞外酶的抗体进行的检测中,抗链球菌溶血素检测作为一个敏感的标志物,应该得到突出的重视,因为发现在80%到85%的病例中发现了抗链球菌溶血素O上升的现象。这种抗体反应最先表现于记性发作期的第2或第3周,4-5周后逐渐减弱。

影响因素:

          类风湿因子

项目名称:类风湿因子

英文缩写:RF

所属类别:

参考范围:正常人1:20稀释血清为阴性

临床意义:

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有IgG类、IgA类和IgE类。各类RF临床意义有所不同。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阳性率为80%,且滴定度常在1:以上。临床上动态观察滴定度多少,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其他风湿性疾病如SLE阳性率为20%—25%;硬皮病与皮肌炎阳性率为10%—24%,滴定度较低。RF有IgG、IgA、IgM、IgD和IgE五类,用凝集试验法测出的主要是IgM类。多数作者认为,IgM类RF的含量与RA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IgG类RF的含量与RA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密切相关。IgA类RF见于RA、硬皮病、Felty综合征和SLE,是RA临床活动的一个指标。IgD类RF研究甚少。IgE类RF除RA患者外,也见于Felty综合征和青年型RA。在RA患者,高效价的RF存在并伴有严重的关节功能受限时,常提示预后不良。在非类风湿患者中,RF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这些人以后发生RA者极少。

类风湿因子(RF)是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主要为19S的IgM,也可见7S的IgG及IgA。它能与人或动物的变性IgG结合,而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反应。RF主要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约70%~90%的血清中和约60%的滑漠液中可检出IgG类RF,这很可能是自身IgG变性所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应答的表现。

IgG是感染等原因诱导的免疫应答中的主干抗体,这些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时会发生变性;此外,在炎症等病理条件下滑漠或其他部位可能产生不正常的IgG;这些变性IgG就构成自身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各种抗IgG抗体。滑膜液中的IgG类RF与变性IgG结合而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比血清中的IgM类RF更具有致病意义,因为这一类免疫复合物易于沉积在关节滑膜等部位,可激活补体,形成慢性渐进性免疫炎症性损伤。

RF的检测最初是用致敏绵羊红细胞凝集试验(Rose-Waaler法)进行检测,目前最常采用IgG吸附的胶乳颗粒凝集试验;但此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高,而且只能检出血清中的IgM类RF。IgG类和IgA类RF则需要用RIA或ELISA等方法检测。

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很高,RF阳性支持早期RA的倾向性诊断,如对年轻女性应进行RA和风湿热间的鉴别;而对非活动期RA的诊断,需参考病史。但RF也象ANA一样,并不是RA独有的特异性抗体。在SLE病人均有50%RF阳性,在其他结缔组织病如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影响因素:胶乳凝集试验正常人多为阴性反应,如3分钟内出现显凝集者为阳性。阳性反应的标本应将血清进行倍比稀释测定滴度。ELISA法可根据显色程度,与阳性和阴性对照参比,作出阳性或阴性的判断。

          C-反应蛋白

项目名称:C-反应蛋白

英文缩写:CRP

所属类别:自身免疫

参考范围:0-8mg/L

临床意义:

CRP是急性时相蛋白之一,在对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作用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以及外周血管疾病产生的常规、非特异性反应过程中,其血清或血浆水平会增高。CRP在肝脏中合成,一般在血清或血浆中作为痕迹量元素存在。在多种会造成组织损伤、感染或炎症的疾病状态中,CRP值会在发生急性事件后4到8小时内上升超出正常值,达到20到mg/L。因为抬高的CRP值总是与病理学改变有关,所以CRP检测为炎症作用以及相关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控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CRP值的增高是非特异性的,不应该在没有完整病史的情况下进行解释。研究已表明高灵敏度的CRP测定是评价未来心血管和外周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一个强有力的独立预示因素。业已证明高敏CRP测定可增加其他用于评价心血管和外周血管疾病风险的标志物的预示价值。用高敏CRP检测测得的CRP值增高可能预示着个体发生急性冠脉综合症可能性增加,可帮助对这些患者进行管理。

影响因素:

          其他项目          唾液酸

项目名称:唾液酸

英文缩写:SA

所属类别:肝功

参考范围:45.6-75.4μg/L

临床意义:

SA的测定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后观察,在一些炎症、发热等情况SA也会升高。1.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使用,SA明显升高的疾病有:急性白血病、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肝癌、肺癌以及卵巢癌等,其中以急性白血病患者为最高。SA作为一个急性时相反应指标,在一些炎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SLE及急性肺部感染时亦可轻度升高,但这些病在治疗转归后,SA水平可下降至正常水平。2.动态观察血清SA含量的变化,不仅可以排除一些非肿瘤因素引起的SA升高,及一些自身水平较高的假阳性,更可预示肿瘤的复发、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SA同其它的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测定,能更准确的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弥补单一测定的脱诊和漏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3.血清SA虽然不是一项肿瘤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但它可作为多种肿瘤诊断的过筛实验,更适用于大批人群健康筛查,以便对肿瘤患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

影响因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

项目名称:超氧化物歧化酶

英文缩写:SOD

所属类别:

参考范围:连续监测法(37℃):~U/L。

临床意义:

SOD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其生理作用为催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O2^-是由于氧化代谢过程中接受电子不足形成的,对机体有毒性。SOD可清除其毒性作用。

SOD还与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有关,能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SOD增高常见于肿瘤、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等。

影响因素:

1.标本肝素抗凝送检。

2.作白细胞SOD测定时,标本不能溶血。

          酸性磷酸酶

项目名称:酸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ACP

所属类别:

参考范围:胞浆内出现紫红色颗粒为阳性。正常粒细胞除原粒阴性外,其余各阶段呈弱至中度阳性,单核细胞为弱至强阳性,红系为阴性,淋巴细胞可呈弱阳性,浆细胞和巨核细胞可呈中度阳性,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嗜碱性细胞可呈阳性。

临床意义:

帮助诊断毛细胞白血病多毛细胞性白血病可呈较强的阳性反应,且不被L(+)酒石酸所抑制,淋巴瘤细胞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ACP染色也呈阳性反应,但被L(+)酒石酸所抑制。

鉴别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前者呈阳性反应,后者阴性反应。

鉴别细胞鉴别戈谢细胞和尼曼匹克细胞,前者强阳性,后者阴性。鉴别浆细胞、多发性骨髓瘤与异常淋巴细胞,前者呈阳性或强阳性,后者呈阴性。

影响因素:

血液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其反应最佳pH值在4.5~5.5,由于方法学的不同工作液的配置须用酸度计进行测定,以免阳性强度受影响,甚至无阳性出现。

ACP染色结果以弥散状阳性出现的细胞较多,如为弱阳性反应,在复染时应注意在涂片纵向复染一半,另一半不复染以利弱阳性观察。

    







































治疗头部白癜风
上海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mmq.com/lcbx/60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