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2016丨降糖药怎么选看这里
面对不同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降糖药种类这么多,该如何选择呢?
记者:李小慢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11月17日,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学术会议(CDS)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医院内分泌科的卞华副主任为各位同道带来了《2型糖尿病单药治疗策略》的精彩演讲,小编整理了重要内容与大家分享。
(卞华医院)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
二甲双胍适合于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吗?
国内外多项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应该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一线药物——二甲双胍可以达到血糖及体重的双重获益、成本低廉、与磺酰脲类药物相比心血管死亡率降低。但是,哪怕是强大的二甲双胍,也并非适合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
无法使用二甲双胍的情况:
①难以耐受胃肠道副作用;
②肾脏功能受损;
③组织灌注降低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肝病、酒精滥用、心力衰竭等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
2型糖尿病,需要个体化治疗策略!
2型糖尿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它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并发症不同)具有多样性,因此,不是所有的病人对某一种相同药物具有同样的疗效,临床上需要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1、个体化用药需要考虑多重因素,主要包括:
①患者年龄及伴随疾病情况(心、肺、肝、肾等器官);
②药物机制;
③降糖疗效及治疗目标;
④药物对体重的影响;
⑤并发症的获益;
⑥对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影响;
⑦药物副反应;
⑧患者自身的偏好;
⑨药物的成本-效益比。
2、药物选择的策略主要有4点:
①不增加体重,体重增加与胰岛素抵抗密切关联;
②安全性佳,不引起低血糖;
③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针对病理生理的缺陷来指导治疗;
④减少其他高血压、血脂异常带来的并发症的负担。
3、需要针对糖尿病病理生理的缺陷来指导治疗:
①糖尿病早期(病理特点表现为胰岛素抵抗+相对分泌不足)
可选用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的药物,以延缓糖尿病发生及进展(增加体重的药物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加剧)。
②胰岛素分泌不足阶段
可选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必要时联合基础胰岛素多重机制降血糖。
③发展至胰岛素缺乏为主的阶段
需要满足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以胰岛素治疗为主,辅用口服降糖药。
根据不同治疗目标,选用最适合的降糖药物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点击可看大图)
降低空腹/餐后血糖的药物有:
(点击可看大图)
3、体重
(点击可看大图)
4、血压和心率
(点击可看大图)
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点击可看大图)
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根据药物副作用,选用最适合的降糖药物
1、低血糖
(点击可看大图)
2、胃肠道反应
(点击可看大图)
3、肿瘤风险
(点击可看大图)
4、充血性心衰
(点击可看大图)
5、肝损伤
(点击可看大图)
6、乳酸性酸中毒
(点击可看大图)
7、胰腺炎
(点击可看大图)
8、严重过敏
(点击可看大图)
9、黄斑水肿及视力下降
(点击可看大图)
10、SGLT-2相关副反应
(点击可看大图)
特殊人群,如何选用最合适的降糖药?
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患者
用药原则:有效降糖的同时,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同时避免诱发乳酸性酸中毒或增加心衰风险。
治疗目标:HbA1c可适当放宽,控制在7.0%-9.0%。
(口服降糖药用于不同肾功能分期的示意图,点击可看大图)
合并慢性肝脏疾病
不同降糖药物在慢性肝病中的使用经验:
(点击可看大图)
总结:
对于不同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考虑多重因素,以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缺陷作为药物靶点,根据不同治疗目标、药物副作用、特殊人群等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降糖药方案,以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学术会议(CDS)传承往届会议的精神特色,汇聚了世界各地内分泌领域的专家学者,带来了一场学术上的饕餮盛宴。《医学界》记者后续还会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白癜风医治山东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