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胆源性胰腺炎 > 临床表现

急性胰腺炎脂源性1例诊治小总结

一、临床诊断

定义:急性胰腺炎(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病情较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并可伴有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多为急性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常向背部放射,常伴有腹胀及恶心呕吐。临床体征轻者仅表现为轻压痛,重者可出现腹膜刺激征,腹水,偶见腰肋部皮下瘀斑征和脐周皮下瘀斑征。腹部因液体积聚或假性囊肿形成可触及肿块,可并发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也可伴有严重的代谢功能紊乱。

诊断标准:符合以下3项中2项:(1)与AP相符的腹痛(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至少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3)腹部影像学检查符合

(1)病理分型:间质水肿型、坏死型

(2)严重程度分级:轻症(不伴器官功能衰竭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中重症(伴有一过性(≤48h)器官功能障碍)、重症(伴有持续(>48h)器官功能衰竭)

全身及局部并发症

(1)全身并发症:SIRS、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DO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

(2)局部并发症: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急性坏死无积聚,包裹性坏死,胰腺假性囊肿

二、治疗

病因:胆源性、脂源性(静脉乳糜状血或血甘油三酯>11.3mmol/L)及其他

1.解除病因

胆源性(及时解除梗阻)

脂源性(控制血脂)

2.禁食、持续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氧气吸入

3.抑制蛋白酶、胰酶治疗,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醋酸奥曲肽、乌司他丁),抑制胃液分泌治疗(PPI)

4.液体复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SIRS引起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导致血液成分大量渗出,造成血容量丢失、血液浓缩

5.营养支持

肠功能恢复前肠外营养,白蛋白低时,补充白蛋白,恢复后尽早肠内营养,可行鼻空肠管置入

其他对症治疗

6.抗感染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发热、血象持续升高,必要时可抗感染治疗

针对部分易感人群(如胆道梗阻、高龄、免疫力低下等)可能发生肠源性细菌易位

7.抗凝治疗

(1)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如IL-1、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可破坏功能完整的细胞,使得血浆大分子物质浓度升高,使血浆粘度增加。

(2)过量的一氧化氮可促使胰腺及胰腺周围血管扩张,导致血流淤滞(3)在胰腺组织聚集和活化的白细胞释放大量氧自由基可直接抑制红细胞膜流动性,使红细胞脆性增大,加速诱导血小板、白细胞的聚集及血管内凝血。

低分子肝素抗凝、前列地尔改善血液循环

8.低钙血症

①磷脂酶A和脂肪酶的激活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与血钙发生皂化作用。

②SAP患者降钙素分泌增加。

③钙-甲状旁腺轴失平衡,后者对低血钙的反应性减弱。

④钙被转移至脂肪、肌肉和肝组织中。

提示疾病预后不良。

葡萄糖酸钙补钙

9.控制血糖

AP时胰腺β细胞受损,胰腺内分泌功能紊乱,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组织对胰岛素抵抗增加,导致高血糖的发生率增多,糖代谢紊乱,。

10.冰硝散外敷消除水肿

(待补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mmq.com/lcbx/11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