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疾病ldquo胰腺导管内乳
男性,61岁。腹部隐痛多年伴食欲缺乏。
图1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增强动脉期CT显示胰腺管明显扩张,其内有中度强化的充盈缺损影(图1A,箭),特别冠状位重建图显示胰管近端明显规则扩张,表示黏液充满胰腺管,同时远端胰腺管内有充盈缺损病灶(图1B,箭)。
整个胰腺管扩张,其内有小的充盈缺损影,为胰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主胰腺管型)的典型表现。
主胰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容易与慢性胰腺炎混淆。鉴别要点:慢性胰腺炎胰腺管扩张呈串珠状,其内见不到充盈缺损影。同时,慢性胰腺炎者,扩张的胰腺管内为清亮的液体,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扩张的胰腺管内为黏液,CT上其密度较清亮液体较高。
MRI较CT为优,尤其MRCP能够更清晰显示胰腺管内乳头状充盈缺损。
手术证实为主胰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tumor)。
此例是一种胰腺导管内的肿瘤。以往常误诊为慢性胰腺炎或黏液性囊性肿瘤,自年首次报道以来,文献报道逐渐开始增多。
该肿瘤的特点主要为:①男性发病多见,而其他胰腺囊性肿瘤以女性好发;②以胰腺主导管和(或)分支的扩张为主,内见黏液栓或肿瘤乳头状的充盈缺损;③行ERCP时,扩张的十二指肠主乳头和(或)副乳头见黏液溢出;④由于过多的黏液阻碍胰液的分泌,患者临床症状类似慢性胰腺炎或复发性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是渐进性腹块和腹痛等,肿瘤早期者仅表现上腹部不适和消化不良等症状。患者手术后,预后较好。
病理上,明显的特点肿瘤在胰腺导管内生长,使胰腺主导管或次级导管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扩张改变。肿瘤主要分为二型:①黏液分泌型,该型扩张的胰腺导管内充满凝结的黏液,而肿瘤细胞呈扁平或微小乳头状生长;②乳头绒毛型,除扩张的胰腺导管和导管内充满黏液外,导管内见多发乳头绒毛状生长的肿瘤。根据肿瘤起源胰腺主导管者,为主胰管型;起源分支导管者,为分支管型;两者兼有者,为混合型。主胰管型或混合型常为恶性或有恶性倾向,而分支管型恶变概率明显减低。
CT上病变见于胰腺任何部位,肿瘤主要局限在胰腺导管内伴胰腺管的明显扩张,并且见胰管扩张充满低密度的黏液,内有多发的乳头状充盈缺损,充盈缺损既可代表肿瘤组织,又可代表凝结成块的黏液。乳头状充盈缺损的肿瘤本身较小,为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动脉和(或)门脉期可有轻度至中度的强化。肿块较大时,尤其位于胰头的肿瘤常常境界清晰,可见薄包膜,又可见肿块实性和囊性结构的混杂密度,偶见单纯性囊性或实质性肿块密度,与其他囊性肿瘤的鉴别关键是与胰腺导管是否沟通。如果相通,则明确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MRCP和ERCP显示肿块与胰腺导管相通更有优势。肿瘤继续增大,可经十二指肠乳头突向十二指肠腔内,形成十二指肠腔内充盈缺损。CT可显示该变化。
主胰管扩张黏液分泌型为主肿瘤的诊断,有时与慢性胰腺炎伴胰腺管扩张病例鉴别困难,这也是以往常误诊断为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主要鉴别为:慢性胰腺炎胰腺管的扩张常常不规则,由于纤维组织增生,使扩张的胰腺管呈粗细不等的改变;而黏液分泌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其扩张的胰腺导管往往规则一致。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