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胆源性胰腺炎 > 康复案例

提醒你吃下去的每顿大餐,都让胰腺在疾

很多吃货把“啤酒+炸鸡”

当夜宵的标配,

更把“无肉不欢”当成座右铭。

如果你在饮食上

也有这样的偏好,恐怕要当心了

高脂、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胰腺对致癌物的敏感性。

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习惯,很容易招来胰腺炎。这种炎症非常凶险,死亡率高达5%~10%。

被南哥吓到了?

别害怕,这就告诉你

怎么在保护好胰腺的同时,

安全地吃喝。

胰腺,身居要职的“隐士”

胰腺“隐居”在人体的左上腹,身高14~18厘米,体重65~75克,“横躺”在胃的正后方。

胰腺有两大工作,一是负责外分泌,帮助消化,二是内分泌,调节血糖。

外分泌:帮助消化

胰腺分泌的胰液,内含碱性的碳酸氢盐和各种消化酶,会通过胰管流入十二指肠。

碳酸氢盐能调节小肠内pH值(酸碱度),为其中的消化酶提供适宜酸碱环境;

消化酶包括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可加速食物消化,使其变成可以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内分泌:调节血糖

胰腺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会直接进入血液,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当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失常时,胰岛素缺乏,血糖就会升高,引起糖尿病。

危险胰腺疾病爱伪装

胰腺虽小,但每一次生病都来势汹汹,在医生眼中也是“硬茬子”。但是在确诊之前,胰腺疾病的症状跟“胃病”相似,容易被人忽略。

1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一般会出现急性、持续上腹部腹痛,常向背部放射,有时伴腹胀、恶心、呕吐、发烧、寒战、黄疸(皮肤、眼睛发黄)等症状。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20%~30%病情凶险,总体病死率为5%~10%,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可达到30%。出现疑似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不要随意吃东西、喝水,必须立刻就医。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表现为消化不良、恶心、黄疸、腹泻、疼痛,不明原因导致的体重急速下降等。

高危人群最好定期做腹部超声检查,以及肿瘤标记物(CA19-9)。

胰腺疾病爱找6类人

通过3种胰腺疾病的发病原因不难看出,管不住嘴的吃货,更容易中招。此外,这几类人也要时刻警惕胰腺疾病。

1暴饮暴食

正常情况下,胰腺分泌的胰液只消化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但暴饮暴食会使胰液分泌过度旺盛,激活胰液中的消化酶而引起胰腺自身消化,诱发急性胰腺炎。

4胆结石

胆道结石向下移动过程中,有可能阻塞胆总管末端,胆汁可经“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可能引起胰腺组织坏死,产生急性胰腺炎。

5不良生活习惯

熬夜会对身体造成多种损害,经常熬夜的人胰腺癌发病率要比一般人高出3倍多。

含盐量高、熏腌的食物不利健康。研究结果发现,每天吃烤肠等加工肉类超过50克的人,比不吃的人患胰腺癌的几率高2/3。

6药物

有些常见药物也会伤害胰腺,引发胰腺炎。如利尿药、雌激素、维生素D、降糖灵、红霉素等,在服用时需要注意用法用量。

5招挡住胰腺疾病的脚步

保护胰腺,最重要的是改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饮食上有所控制。

1少喝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精的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毫升,或葡萄酒毫升,或52度白酒50克,或38度白酒75克。

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精的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毫升,或葡萄酒毫升,或52度白酒30克,或38度白酒50克。

每个人的身体耐受不同,但尽可能别超标,并且不在短时间内大量喝酒。

2远离高脂食物

除了油炸的食物,还要避免其他食物里的“隐形脂肪”。

限肉:吃肉时,首选鱼,禽肉次之,畜肉再次之,每天吃2~3两(巴掌大)的肉就够了。

少吃内脏:动物内脏,如肝、肚、肠等含有不少胆固醇,平时尽量不要过多食用。

少放油:日常烹调以清蒸、水煮等少油、少盐的方式为主。若在外就餐,一定要叮嘱“少放油”。

少吃甜:平时要少吃甜食,以免过多的糖分在体内转变为甘油三酯。

另外,要少吃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以及熏制、腌渍食物。

3每周吃点深海鱼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称,适当多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比如深海鱼等,能降低胰腺癌风险。建议每周吃1~2次深海鱼。

4每天一小把坚果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发现,每天少摄入毫克镁,胰腺癌发病率就会提高24%。因此,适当多吃富含镁的食物,比如坚果、柿子、菠菜等,对预防胰腺癌有一定作用。

5重视体检

新发1~3年的糖尿病患者中,有10%~15%可能患上胰腺癌,因此新发糖尿病患者应密切







































北京哪间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白癜风去哪里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mmq.com/kfal/99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