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胆源性胰腺炎 > 康复案例

胰腺炎系列之胆源性胰腺炎胆源性胰腺炎

胆系疾病引起的胰腺炎称为胆源性胰腺炎,约占急性胰腺炎的50%-70%,是急性胰腺炎的最常见临床类型。其发病主要由于胆结石、蛔虫、炎症等原因引起胆总管下端突然受阻,壶腹部痉挛水肿,使胰液胆汁排出障碍,胆汁逆流入胰管,胰酶激活而发生急性胰腺炎;胰管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末梢的胰腺腺泡发生破裂,激活的胰液向小叶周围组织外渗,消化自身组织,形成胰腺炎;而胆系的感染产生各种毒素经淋巴管扩散至胰腺亦可诱发或加重胰腺炎的发生。

胆源性胰腺炎的特点,如病因不去除,胰腺炎可反复发作,反复发作的胰腺炎可形成壶腹部炎性缩窄,反过来影响胰液胆汁的引流,使胰腺炎更容易反复发作。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多同时合并胆道梗阻与感染,病人常有黄疸及肝损害,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多较严重,若梗阻未能及时解除,易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胆管炎。

胆源性胰腺炎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治疗时间时间一般应选择在病情缓解1~4周左右较为适宜,此时胰腺已得到充分休息,局部组织水肿、粘连已缓解。对于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需综合考虑胆道疾病性质、胰腺病变程度以及全身状况来决定,参考胰腺CT来辅助判定腹腔内炎症情况,以选择早期手术还是延期手术。

对大多数结石性炎性胆囊诱发胰腺炎的病人,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已无技术困难,并且腹腔镜技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在腹腔的牵拉少,术后很少出现并发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mmq.com/kfal/10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