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胆源性胰腺炎 > 疾病病因

急性胰腺炎为何越治越重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原因造成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伴或不伴有全身并发症的一种急症。纵观各国流行病学资料,目前全世界AP发病率约为(13~45)/10万,是消化疾病入院患者的首位病因,且有持续增高的趋势。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AP分为3类:(1)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acutepancreatitis,MAP);(2)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severeacutepancreatitis,MSAP);(3)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SAP患者常在病程早期出现持续性器官衰竭(48h),病死率较高(30%~50%),病情凶险。成功救治SAP患者是改善AP预后的关键。

在临床实践中,有时会遇到此类患者:就诊时AP似乎并不严重,但在接受禁食、补液及抗炎等常规治疗后,病情未好转,反而持续加重,甚至进展为SAP。由于疗效不理想,引发医患纠纷的风险相对较高。及时识别可能进展为SAP的高危患者,尽早给予有效的生命支持,并进行充分的医患沟通,对医生有效掌控病程走势至关重要。下面通过一个病例剖析AP早期治疗的要点。

患者男,62岁。主诉“腹痛1d”医院。患者入院前1天餐后突发上腹部剧痛。体检:体温36.2℃,心率87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85mmHg(1mmHg=0.kPa);身高cm,体重89kg,体重指数30.1kg/m2;心肺体检未见明显异常;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9.4×/L,中性粒细胞0.89,血红蛋白g/L,血小板×/L;血清淀粉酶U/L,脂肪酶U/L,丙氨酸转氨酶(ALT)85U/L,总胆红素13.2μmol/L,直接胆红素6.7μmol/L,血糖7.1mmol/L,肌酐μmol/L,尿素氮(BUN)12.1mmol/L,Na+mmol/L,K+3.9mmol/L,Ca2+2.19mmol/L,Cl-99mmol/L。腹部超声:胆囊结石,胆总管不增宽,胰腺回声增粗。

医院予禁食水、补液、生长抑素、头孢哌酮及埃索美拉唑等治疗,静脉补液ml。24h后患者病情加重,出现恶心、呕吐,伴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尿量减少,医院。体检:急性病容,体温38.6℃,心率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84/62mmHg,外周血氧饱和度96%(鼻导管吸氧6L/min);双肺呼吸音低;腹膨隆,腹壁张力高,上腹部压痛,有反跳痛;四肢湿冷。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5.9×/L,中性粒细胞0.93;ALT15U/L,总胆红素11.3μmol/L,直接胆红素5.6μmol/L,肌酐μmol/L,BUN16.9mmol/L。动脉血气:pH7.28,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28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58mmHg,HCO3-12.3mmol/L,碱剩余(BE)-14.4mmol/L,乳酸4.9mmol/L。

诊断:SAP(胆源性可能性大)、休克、急性肺损伤、急性肾功能衰竭。

问题一:本例已针对AP给予治疗,为何病情仍迅速进展?

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及胰酶抑制剂广泛用于治疗AP,但均未得到高质量临床研究结果支持,属于经验性治疗。现阶段,有明确证据可以改善AP预后的内科治疗仅有两项:(1)液体复苏;(2)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的获益主要体现在AP病程的中后期,液体复苏则是AP急性期(尤其入院后12~24h)治疗的重中之重。AP患者由于血管渗漏增加、第三间隙丢失水分、频繁呕吐及不能进食,常有不同程度的容量不足和血液浓缩。血肌酐和BUN异常升高,特别是补液治疗后不下降,往往提示AP病情严重,本例正是如此。

Muddana等报道,入院后48h血肌酐超过μmol/L(1.8mg/dl)的患者中,93%存在胰腺坏死。AP患者入院时BUN增高及治疗后不下降也提示预后不良。在一项纳入了例AP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死亡患者入院后48h的BUN显著高于存活患者。BUN每增加0.83mmol/L(5mg/dl),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增加1.2倍(95%CI1.8~2.7)。补液治疗后24~48h若BUN下降则表明AP病情减轻,反之则提示病情趋于严重。

目前认为,胰腺缺血是AP病情由轻症向重症发展的关键环节,灌注不足造成胰腺坏死,形成自胰酶激活后的“第二次打击”(secondhit)。此时若能迅速恢复循环容量则有望改善胰腺血供,阻断炎症加重。反之,若液体复苏不充分,胰腺灌注得不到改善,病情则容易恶化。本例24h补液量仅有ml,不足以代偿和纠正血容量不足,是AP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

问题二:AP患者早期应当怎样补液?

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AP液体复苏需要明确3个问题:(1)补液的时机;(2)液体的种类;(3)补液的速度。一般认为,AP补液治疗的“窗口期”是入院后最初的12~24h,超过这一时间后加强补液则获益甚微。Wall等发现入院后最初12h是AP液体治疗的最佳时机,治疗组入院后12h补液速度为ml/h,对照组为ml/h,治疗组病死率(3.5%比12%)和胰腺坏死发生率(4%比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关于液体种类,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乳酸林格氏液(RL)的扩容效果与生理盐水相近,两组AP患者在ICU收治率、胰腺坏死、胰腺感染、器官衰竭、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但RL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低于生理盐水组(0比84%),C反应蛋白水平也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51.5mg/dl比mg/dl,P=0.02)。因此,美国消化病学会(ACG)和亚太胰腺病学会(APA)均推荐RL为AP液体治疗的首选,而胶体液在AP容量复苏中的作用尚不肯定。

AP补液不足可能加重病情,但过犹不及,过度输液也可能造成肺水肿和腹腔压力增高,甚至引起腹腔高压综合征。ACG指南推荐,入院后最初12~24h补液速度为~ml/h,同时每6小时评估1次,希望看到BUN下降,BUN下降后补液速度可减半。APA指南推荐,最初入院数小时内补液速度为5~10ml·kg-1·h-1,争取实现以下治疗目标:(1)心率降至90~次/min以下;(2)平均动脉压达到65~85mmHg;(3)尿量达到0.5~1.0ml·kg-1·h-1以上;(4)血细胞比容维持在35%~44%。

适合中国AP患者的最佳补液速度尚无研究数据,需要今后加以探索。

问题三:液体复苏如何监测?

临床用于评估循环容量的指标分为两类:无创监测和有创监测。无创监测包括心率、血压、皮温、尿量等。其优点是简单方便,但受影响因素较多,反映容量状态的准确性不足。有创监测有一定的损伤性,但可以实时发现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指导治疗。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楔压(PAWP)是通过压力替代容积的方法来反映心脏前负荷,有一定局限性。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近年来受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权威
白癜风患者皮肤大阅兵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mmq.com/jbby/9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