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胆源性胰腺炎 > 疾病病因

成公教育2016护士资格证培训系统精讲班

消化系统-第十三节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1.:B:考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患者肝硬化,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常因门脉压力明显增高、粗糙坚硬食品机械损伤或剧烈咳嗽、呕吐致腹内压突然增高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发生呕血、黑便及休克症状。

2.:B:考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消瘦、腹胀、食欲减退,皮肤、巩膜黄染,脾肋下可触及提示可能出现肝硬化。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可能出现腹水。

3.:E:考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肝硬化临床上重要的侧支循环包括①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②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③痔静脉扩张。

4.:D:考察肝硬化的健康教育。肝硬化患者的饮食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食物。肝功能损害显著或有肝性脑病先兆者,应限制或进食蛋白质;腹水者应限制盐摄入;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忌酒,禁用损害肝脏药物。肝硬化患者不宜进食脂肪饮食。

5.:A:考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肝硬化病人的腹水主要是由于门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中的大量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后,漏入腹腔所致。其性质为漏出液。

6.:A:考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门脉高压症的三大表现: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腹水。

7.:C:考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肝性脑病是晚期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亦是常见死亡原因。

8.:A:考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患者发生了门静脉高压。血性腹水与血便,腹水迅速增多,脾肿大是门静脉高压症的显著表现。

9.:E:考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该患者患有乙型肝炎史,乙型肝炎易引发肝硬化,而肝硬化病人常有程度不同的出血倾向。主要与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肠道吸收障碍、营养不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等因素有关。

10.:A:考察肝硬化的治疗原则。肝硬化腹水病人应首选的保钾类利尿剂。螺内酯为保钾类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米和氯噻酮为排钾类利尿剂,甘露醇为脱水剂。

11.:C:考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并发了自发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症之一是感染。常易并发细菌感染,如肺炎、大肠杆菌败血症、胆道感染及自发性腹膜炎等。自发性腹膜炎多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表现为腹痛、腹水迅速增长,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体征可有全腹压痛、腹膜刺激征。

12.:E:考察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上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因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应采取各项措施止血,并积极补充血容量。清除肠道积血可采用的措施有:①口服或鼻饲乳果糖、25%硫酸镁或乳梨醇溶液;②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溶液进行灌肠;③用33.3%的乳果糖灌肠。

13.:B:考察肝硬化的治疗原则。利尿治疗以每天体重减轻不超过0.5kg为宜,利尿剂使用不宜过猛,避免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

14.:D:考察肝硬化的护理措施。腹水的观察包括①监测生命体征、意识情况、水与电解质平衡情况;②准确记录每天出入液量,定期测量腹围和体重,以观察腹水消长情况,并教会病人测量和记录的正确方法。

15.:C:考察腹水的护理。准确记录每天出入液量,定期测量腹围和体重,每天限水量ml左右。

16.:B:考察肝硬化的辅助检查。肝硬化患者免疫学检查免疫球蛋白IgG、IgA均增高,以IgG增高显著。

17.:D:考察肝硬化的治疗原则。放出腹水,通过浓缩处理后再静脉回输,可消除水、钠潴留,提高血浆清蛋白浓度及有效循环血容量,并能改善肾血液循环,多用于难治性腹水的治疗。

18.:B:考察肝硬化的护理措施。肝硬化病人每日应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用力搓擦。肛门不能给予冷敷。

19.:C:考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患者出现此体征是肝功能不全的表现。当肝功能不全使雌激素灭活减弱;芳香化酶活性增高,促使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临床可见小动脉扩张体征,如蜘蛛痣、肝掌;男性可有乳房发育。

20.:C:考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肝硬化患者突然出现神志恍惚、举止反常、言语不清,考虑出现了肝性脑病。

消化系统-第十四节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护理

1.:E:考察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因。胆道系统是最主要的入侵途径和最常见的病因。胆囊炎、胆道蛔虫症或胆管结石等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时,细菌沿胆管上行、感染肝而形成肝脓肿;胆道疾病所致的肝脓肿常为多发性,以左外叶最多见。

2.:B:考察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寒战和高热、肝区疼痛、消化道及全身症状。其中寒战和高热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

3.:A:考察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因。胆道系统是最主要的入侵途径和最常见的病因。

4.:B:考察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患者有胆囊炎病史,出现明显的感染症状,白细胞增高,肝内有液性暗区,故为胆源性细菌性肝脓肿可能性大。

5.:B:考察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肝脓肿的肝脏增大,质地较软,伴有局部触痛,肝区叩击痛。

6.:E:考察细菌性肝脓肿的辅助检查。两者都有肿块,同位素扫描都有占位性病变。

7.:D:考察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患者肝脏肿大,触诊表面光滑不支持肝癌的诊断,同时患者存在发热,肝脏肿大可能是感染所致,患者可能的诊断是肝脓肿。

8.:A:考察细菌性肝脓肿的辅助检查。患者肝脏肿大,触诊表面光滑不支持肝癌的诊断,同时患者存在发热,肝脏肿大可能是感染所致,患者可能的诊断可以是肝脓肿。为确诊肝脓肿并排除肝癌,除了A选项,其余四项都有意义。

消化系统-第十五节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1.:D:考察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口服乳果糖,在结肠中被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肠内呈酸性,从而减少氨的产生、吸收。

2.:A:考察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不能完成简单计算。言语不清,举止反常,多有睡眠时间倒错。甚至有幻觉、恐惧、躁狂。此期病人有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巴宾斯基征阳性,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表现异常。阵发性惊厥是四期(昏迷期)深昏迷的表现。

3.:C:考察肝性脑病的饮食护理。肝性脑病患者限制蛋白质摄入,发病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糖类为主要食物。

4.:B:考察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并发于上消化道出血后的肝性脑病或发生便秘,应给予灌肠或导泻。灌肠和导泻有利于清除肠内含氮物质,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禁用肥皂水灌肠。肠内保持偏酸环境,有利于血中NH3逸出肠黏膜进入肠腔与H+合成NH3+随粪便排出。

5.:C:考察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禁止给肝性脑病病人应用安眠药和镇静药物,如临床确实需要,遵医嘱可用地西泮、氯苯那敏等,也只用常量的1/3~1/2量。防止掩盖病情和加重病情。

6.:A:考察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肝性脑病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随地便溺。病人应答尚准确,但有时吐字不清且较缓慢。可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此期持续数天及数周,因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7.:A:考察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禁止给肝性脑病病人应用安眠药和镇静药物,以免加重病情和掩盖症状,如临床确实需要,遵医嘱可用地西泮、氯苯那敏等,也只用常量的1/3~1/2量。

8.:C:考察肝性脑病的诱因。诱发肝性脑病的饮食因素是高蛋白饮食,而非高热量饮食。高蛋白饮食可使肠道产氨增多而诱发肝性脑病。高热量饮食是指每日通过饮食摄入的热量较高,可以是摄取较多的糖类、蛋白质或者脂肪。

9.:A:考察肝性脑病的辅助检查。血氨升高是肝性脑病的临床特征之一,氨代谢紊乱引起的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的十分重要发病机制。

10.:A:考察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减少肠内氨的生成和吸收的方式:口服乳果糖和乳梨糖、口服抗生素、弱酸性溶液灌肠、减少蛋白摄入。使用降氨药物的作用是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

11.:D:考察肝性脑病的饮食护理。植物蛋白质含芳香族氨基酸少,富含支链氨基酸和非吸收纤维,后者可促进肠蠕动,被细菌分解后还可降低结肠的pH值,可以加速毒物排出和减少氨吸收,因此肝性脑病患者首选植物蛋白质。

12.:C:考察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谷氨酸能与游离氨生成谷氨酰胺而使氨失去毒性,可根据血钾和血钠调整两者的使用比例。肾功能不全、尿少时禁用或慎用钾盐,明显水肿、腹水或脑水肿慎用或禁用钠盐。

13.:E:考察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谷氨酸钾或谷氨酸钠与游离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从而降低血氨。

14.:A:考察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限制蛋白质摄入,发病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糖类为主要食物。

15.:C:考察肝性脑病的诱因。大量排钾利尿可导致钾离子丢失过度。当血钾过低时,细胞内钾离子与血液中氢离子互换,引发代谢性碱中毒。在碱性环境中,NH3形成增加,大量的NH3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产生氨中毒。

16.:A:考察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该患者有嗜酒史,齿龈出血,是明显的酒精肝硬化表现,是肝硬化晚期造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呕血后进入昏迷诱发的肝性脑病。

17.:B:考察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患者可能为肝性脑病二期。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不能完成简单计算。言语不清,举止反常,多有睡眠时间倒错。甚至有幻觉、恐惧、躁狂。此期病人有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巴宾斯基征阳性,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表现异常。

18.:D:考察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肝性脑病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腱反射肌张力亢进,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等。脑电图明显异常。患者对疼痛刺激有反应,为浅昏迷。

19.:D:考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及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可致出血。

20.:E:考察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患者为浅昏迷。肝性脑病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腱反射肌张力亢进,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等。

消化系统-第十六节胆道感染病人的护理

1.:E:考察胆囊炎的临床表现。10%~25%的病人可出现轻度黄疸,多见于胆囊炎症反复发作合并Mirizzi综合征的病人。

2.:B:考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原则。患者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提示有休克可能,应立即准备手术。

3.:C:考察胆石症的术前护理。胆绞痛发作时,按医嘱给予解痉、镇静和止痛,常用哌替啶50mg、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但勿使用吗啡,以免胆道下端括约肌痉挛,使胆道梗阻加重。

4.:B:考察胆囊炎的治疗原则。单纯性胆囊炎首选保守治疗。

5.:A:考察胆囊炎的病因。急性胆囊炎:①胆囊管梗阻:由于结石阻塞或嵌顿。②细菌感染:细菌多来源于胃肠道。

6.:C:考察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在非手术治疗期间若病情加重或出现胆囊坏疽、穿孔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手术治疗。胆囊坏疽、穿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7.:B:考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急性胆管完全梗阻和化脓性感染所致,而胆总管结石是引起梗阻最常见的梗阻因素。

8.:A:考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表现主要是在Charcot三联征的基础上,又出现休克和神经精神症状,临床称为Reynolds五联征。

9.:C:考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骤,突发剑突下或上腹部顶胀痛或绞痛,继而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病情常发展迅猛,有时在尚未出现黄疸前已发生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症状。如未予有效治疗,继续发展,出现全身发绀、低血压休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肾衰竭,严重者可在短期内死亡。

10.:A:考察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急性胆囊炎右上腹可有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征阳性。

11.:D:考察胆囊炎的临床表现。病人是进食油腻食物后发病,考虑胆道疾病。急性胆管炎病人一般有寒战高热,考虑为胆囊炎。

12.:E:考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骤,突发剑突下或上腹部顶胀痛或绞痛,继而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病情常发展迅猛,有时在尚未出现黄疸前已发生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症状。如未予有效治疗,继续发展,出现全身发绀、低血压休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肾衰竭,严重者可在短期内死亡。

13.:A:考察胆囊炎的治疗原则。主要为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取决于病人的病情。

14.:E:考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原则。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减压。手术是以切开减压并引流胆管、挽救生命为主要目的,故手术应力求简单有效,但也要尽可能地仔细探查胆管,力争解除梗阻因素。

15.:C:考察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根据症状体征首先怀疑胆囊炎症,B超是首选检查。

16.:A:考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多由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可导致毒血症、菌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寒战高热,考虑为感染性休克。

17.:A:考察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患者因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绞痛,怀疑胆囊炎,做B超可确定诊断。

18.:B:考察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发作,疼痛可放射至右肩及右肩下部;常伴有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症状;Murphy征阳性;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部分病人可有血清胆红素、转氨酶、AKP及淀粉酶升高。患者临床表现符合急性胆囊炎。

19.:A:考察急性胆囊炎的辅助检查。B超检查可显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大部分病人可见胆囊内有结石光团。B超为首选检查。

20.:C:考察胆囊炎的治疗原则。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和(或)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解痉止痛、控制感染及全身支持,服用消炎利胆及解痉药物。病情较轻且决定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病人,指导其清淡饮食,忌油腻食物。

消化系统-第十七节胆道蛔虫病病人的护理

1.:B:考察胆道蛔虫病的治疗原则。解痉、镇痛、利胆、驱虫、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绝大多数病人可用非手术疗法治愈,仅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2.:B:考察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胆道蛔虫的特点是剧烈的腹部绞痛与不相称的轻微腹部体征,即症状与体征不符。

3.:A:考察胆道蛔虫病的辅助检查。B超检查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可见蛔虫体。ERCP亦可用于检查胆总管下端的蛔虫。

4.:D:考察胆道蛔虫病的病因。胆道蛔虫病与肠道功能紊乱、饥饿、高热、胃酸降低和驱虫不当等有关。

5.:E:考察胆道蛔虫病的治疗原则。胆道蛔虫病的治疗原则是解痉、镇痛、利胆、驱虫、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绝大多数病人可用非手术疗法治愈,仅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6.:D:考察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胆道蛔虫的特点是剧烈的腹部绞痛与不相称的轻微腹部体征,即症状与体征不符。

7.:E:考察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突发性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是胆道蛔虫典型表现,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发作时辗转不安,呻吟不止,大汗淋漓,可伴有恶心、呕吐或呕吐蛔虫。疼痛可突然缓解,间歇期宛如正常人。合并胆道感染时,出现胆管炎症状,严重者表现为重症型胆管炎。此患儿临床表现符合胆道蛔虫病。

8.:E:考察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胆道蛔虫病的特点是剧烈的腹部绞痛与不相称的轻微腹部体征,即症状与体征不符。突发性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发作时辗转不安,呻吟不止,大汗淋漓,可伴有恶心、呕吐或呕吐蛔虫。疼痛可突然缓解,间歇期宛如正常人。合并胆道感染时,出现胆管炎症状。不会出现腹膜炎的表现。

9.:B:考察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突发性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是胆道蛔虫典型表现。

消化系统-第十七节胆道蛔虫病病人的护理

10.:E:考察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剑突下钻顶样疼痛是胆道蛔虫病的特征表现,加上呕吐蛔虫史,首先考虑胆道蛔虫病。

11.:D:考察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应考虑为胆道蛔虫,依据为:疼痛呈间歇性,缓解期无症状,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症状与体征不相符,是胆道蛔虫症的典型表现。

12.:C:考察胆道蛔虫病的辅助检查。B超检查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可见蛔虫体。ERCP亦可用于检查胆总管下端的蛔虫。

13.:B:考察胆道蛔虫病的辅助检查。胆道蛔虫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14.:E:考察胆道蛔虫病的治疗原则。解痉、镇痛、利胆、驱虫、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绝大多数病人可用非手术疗法治愈,仅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此患者尚未有并发症,可以采用非手术疗法。

消化系统-第十八节胆石症病人的护理

1.:C:考察胆石症的临床表现。胆管结石病人常伴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部不适、呃逆、嗳气等。当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可致典型的胆管炎症状:急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成为Charcot三联症。

2.:D:考察T形引流管的护理。拔管前1~2天全日夹管,如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拔管。所以应注意观察有无腹痛、黄疸、发热。

3.:E:考察T形引流管的护理。T造影通畅,还要继续引流几天,排出多余造影剂后拔管。

4.:D:考察胆管结石临床表现。当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可致典型的胆管炎症状:急腹痛、高热寒战和黄疸,称为Charcot三联征。

5.:C:考察胆石症的辅助检查。胆道梗阻时,口服胆囊造影、静脉胆道造影的造影剂无法排泄至胆道,不能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B超虽然可显示梗阻部位,但无缓解梗阻性黄疸的作用;腹部X线检查不能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可明确梗阻部位,又可暂时缓解梗阻性黄疸。

6.:B:考察T形引流管的护理。胆总管下端通畅,胆汁进入肠道,从T管流出的减少,同时病人食欲会好转,黄疸减退,体温下降。

7.:D:考察胆石症的临床表现。结石堵塞胆管后,胆红素逆流入血,病人出现黄疸。由于黄疸的程度与梗阻的程度、是否继发感染及阻塞的结石是否松动有关,故临床上,黄疸多呈间歇性和波动性变化。

8.:C:考察T形引流管的护理。胆总管下端阻塞时胆汁不能进入肠道,从T管流出,因此引流量增多。

9.:E:考察T形引流管的护理。拔管前1~2天全日夹管,如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拔管。所以应注意观察有无腹痛、黄疸、发热。

10.:C:考察胆石症的临床表现。当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可致典型的胆管炎症状:急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成为Charcot三联症。此患者为胆总管结石。

11.:B:考察胆石症的临床表现。急性重症胆管炎是胆总管完全梗阻并发感染,胆管内充满脓性胆汁,引起胆管内高压,并扩散至肝血窦引起胆源性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出现夏柯三联征及休克和意识障碍。所以要特别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kmmq.com/jbby/1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