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秋冬季传染病温馨提示
冬
关预
爱防
幼传
儿染
健病
康病
病
季
随着时间推移,冬季气温变化较大,天气变冷、气候干燥,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加强秋冬季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诺如病毒等)的防治工作,现将冬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转发给家长朋友们,做到防患于未然。
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好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发病年龄多见于5—15岁,高峰年龄见于5—9岁。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病程约7-12日。临床上以发热、腮腺肿胀疼痛为特征,可并发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
2.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临床上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演变为疱疹并结痂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因直接接触疱疹液而感染,自发病前1—2天至痂皮完全干枯均有传染性。发病年龄多见于1—10岁儿童。潜伏期10—24天,一般为13—17天,前驱期可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上呼吸道炎症等表现;出疹期时间一般在发病同时或1—2天内出疹,顺序先见于躯干、头部、渐延及面部及四肢,呈向心形分布,皮疹初期是红色斑疹,继之丘疹,而后为疱疹,常伴有瘙痒,自起病至痂皮脱落,一般1—2周。
3.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1—5岁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皮肤红色斑丘疹与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它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4—21天。出疹顺序先从面、颈部,1日内蔓延至躯干及四肢,于发热第1—2天出疹,一般持续3日消退,在传染期,应隔离患者至出疹后5日。
4.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以流感样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因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引起感染。潜伏期1-3天,起病急,高热(体温可达39-40℃),寒战、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和干咳。部分病人有流涕、喷嚏,即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全身中毒症状重为特点。可并发肺炎。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冬春季节高发。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和带菌都为传染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10天,一般为2-3天。临床表现初期为低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持续1-2天。出现败血症时表现为寒战、高热、伴头痛。大部分患者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细菌侵犯脑膜后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脑膜刺激性阳性等。
6.诺如病毒在此时节,也正是高发时期,为了积极预防诺如病毒,我园特将诺如病毒感染症状以及预防措施告知各位家长,望您与我们一起来
诺如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诺如病毒会引起胃肠道感染,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可能会出现头痛,寒颤,肌肉酸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脱水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
诺如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诺如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传播,其主要感染原因有:
1.食用诺如病毒感染的食物,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或饮料。
2.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用手接触到口。
3.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共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1.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的关键。应培养孩子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
2.注意个人卫生,用七部洗手法洗手,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标准洗手程序。
3.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贝类海水产品则一定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
4.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清洗被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冬季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1.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老人、儿童和孕妇、久病患者,雾天外出可戴口罩。同时,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接种流感、肺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
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和清新。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让阳光射进室内,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2.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受凉,及时增添衣物,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但雾天尽可能不要晨练,因为浓雾中不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水汽较多,会影响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
3.净化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清新:应每天定时开窗户适度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入室内。身边、家中有病人时,可用食醋熏蒸房间,必要时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或直接使用消毒器械消毒。
4.补充营养:保证饮食营养,补充水分,多吃绿色蔬菜,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冬季气候干燥,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注意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内环境。适度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加快人体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强对气候环境适应能力,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十分重要。
5.早发现,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医院就医,家庭内适当隔离,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请家长们务必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的饮食、生活规律作息、适当的锻炼和讲究个人卫生等。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度过每一天。
审核:杨丽霜
编辑:王露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